[发明专利]汇流条的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9032.X | 申请日: | 202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5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秀彰;岩田邦弘;小林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B7/42;H02G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洪磊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 散热 结构 | ||
汇流条的散热结构具备:汇流条;包覆构件,通过树脂材料形成,将汇流条包覆;以及框体,通过金属材料形成。包覆构件具有与框体接触的接触部,将汇流条嵌入而与汇流条一体成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汇流条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备汇流条和壳体的电连接箱,汇流条固定于壳体。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连接箱中,汇流条固定于由导热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因此,汇流条的热经由汇流条和壳体的接触部分释放到壳体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5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连接箱中,汇流条及壳体分别形成并相互组装。因此,有可能由于组装误差等制造误差而在汇流条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是,汇流条和壳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有可能从汇流条到壳体的热传递性、进而汇流条的散热性受损。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汇流条的散热性的汇流条的散热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汇流条的散热结构具备:汇流条;包覆构件,其通过树脂材料形成,并将所述汇流条包覆;以及框体,其通过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包覆构件具有与所述框体接触的接触部,并且将所述汇流条嵌入而与所述汇流条一体成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的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从表面侧示出的立体图,图2(b)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从背面侧示出的立体图。
图3(a)是沿图1的3a-3a线的剖视图,图3(b)是沿图1的3b-3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将第2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从表面侧示出的立体图。
图6(a)是沿图5的6a-6a线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5的6b-6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对汇流条的散热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汇流条10通过铜、铝等的金属板材形成,呈细长板状。在汇流条10的一端部折弯形成有与其他部件电连接的连接部11。
如图1所示,汇流条10组装于通过铝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框体30。另外,在图1中,仅示出框体30的一部分。
以后将汇流条10的长度方向仅记载为长度方向L,将汇流条10的宽度方向仅记载为宽度方向W,将汇流条10的厚度方向仅记载为厚度方向T进行说明。
在汇流条10的长度方向L的中央部设置有将汇流条10的外周面遍及全周包覆的包覆构件20。本实施方式的包覆构件20具有主体部21及弹性部28。
主体部21通过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并且将汇流条10包覆。作为构成主体部21的树脂材料,优选导热性优良的PA6(聚酰胺6)树脂、PA66(聚酰胺66)树脂、PPS(聚苯硫醚)树脂以及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
在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在宽度方向W上相互朝向反方向突出的两个装配部22。
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设置有多个(合计八个)减重部24。各减重部24俯视呈梯形,使汇流条10的厚度方向T的两面的一部分露出。
在主体部21的在长度方向L上比上述减重部24靠内侧设置有多个(合计八个)减重部25。各减重部25俯视呈直角三角形,使汇流条10的厚度方向T的两面的一部分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铁工株式会社,未经丰田铁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9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泵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调节颗粒过滤器装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