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制造方法、分散剂及悬浮聚合用分散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8972.7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4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纯己;山内芳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8/12 | 分类号: | C08F8/12;C08F16/06;C08F1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醇 树脂 制造 方法 分散剂 悬浮 聚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其形成0.1重量%水溶液时的紫外线吸收光谱中的波长320nm的吸光度(X)为0.3以上,波长380nm的吸光度(Y)相对于波长320nm的吸光度(X)之比(Y/X)为0.09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醇系树脂,更具体而言,涉及作为在聚氯乙烯制造时将乙烯基系化合物悬浮聚合时使用的分散剂合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该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制造方法、分散剂和悬浮聚合用分散剂。
背景技术
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有时将“聚乙烯醇”简称为“PVA”)为通过将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系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皂化而得到的。PVA系树脂具有相当于皂化度的乙烯醇结构单元和没有被皂化而残留的乙烯基酯结构单元。
进而,PVA系树脂通过进行热处理而脱水,且具有在主链中包含双键的结构。具有上述结构的PVA系树脂被用于聚氯乙烯制造时的悬浮用分散稳定剂、保水材料等用途。另外,也已知通过对于使用PVA系树脂而成的薄膜、纤维进行热处理,可以改善强度。
另一方面,作为制造聚氯乙烯时的悬浮聚合用分散剂,研究了各种的热处理PVA系树脂。例如提出了分子内具有羰基、并且含有2~3价的金属的盐或氢氧化物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浓度0.1重量%水溶液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得到的280nm的吸光度(a)大于0.1,浓度0.1重量%水溶液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得到的320nm的吸光度(b)为0.03以上,吸光度(b)/吸光度(a)小于0.3,并且残留乙酸基的封端特征(block character)为0.4以上的PVA系聚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0.1重量%水溶液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吸光度(峰)通过PVA系树脂中的双键产生。波长215nm附近的峰归属于[-CO-CH=CH-]的结构,波长280nm附近的峰归属于[-CO-(CH=CH)2-]的结构,波长320nm附近的峰归属于[-CO-(CH=CH)3-]的结构。另外,推测波长380nm附近的峰归属于PVA系树脂中的[-CO-(CH=CH)4-]的结构。
PVA系树脂中的双键在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时,作为聚合反应的起点发挥作用,因此通常已知上述双键越多则聚合稳定性越优异。
但是,为了得到具有双键的PVA系树脂,需要如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那样在约150℃下进行5~6小时热处理,存在制造成本升高这种问题。另外,在制造工序中,若与氧接触的机会多,则也存在下述问题:所得到的PVA系树脂形成水溶液时的不溶解物有可能增加的同时,乙酰氧基等残留脂肪酸酯基的无规性不会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实施热处理(例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PVA系树脂为分子内具有羰基且残留脂肪酸酯基的封端特征为0.5以上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的0.1重量%水溶液的利用紫外线吸收光谱得到的215nm、280nm、320nm的各吸光度为0.1以上,320nm的吸光度/280nm的吸光度之比为0.3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08-269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08-283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4-250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PVA系树脂作为悬浮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制造时的悬浮聚合用分散剂使用的情况下,PVA系树脂内的[-CO-(CH=CH)4-]结构(归属于波长380nm附近的峰)的含量不充分,成为聚合反应的起点的双键不充分,在悬浮聚合的聚合稳定性方面残留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8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