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媒体设备中的数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14928.9 | 申请日: | 2020-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39 | 分类号: | H04N21/439;G11B2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桑敏 |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媒体 设备 中的 数据管理 系统 方法 | ||
在音频系统中,有多个数据速率需要同步是很常见的。例如,发送设备有自己的晶体或时钟,而接收设备有另外的晶体或时钟。典型的解决方案会引入很多延迟。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管理机制和技术。该数据管理机制和技术涉及管理媒体数据,例如音频系统中的媒体数据,例如,管理USB音频中的数字音频数据的消耗。该数据管理机制可以包括动态缓冲器,它可以被自动控制和调整以解决数据消耗中的问题(例如,延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媒体设备中的数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音频系统中,经常需要在主机(生产者)和回放设备(消费者)之间同步音频数据。有时,主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向回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这会导致诸如意外音频回放(环形缓冲器溢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是使用缓冲器;然而,它具有预先确定的大小并增加了固定量的延迟,这在低延迟音频系统中可能是不受欢迎的。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媒体设备中进行数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在需要低延迟的媒体系统中。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延迟系统中在媒体设备中进行数据管理的方法。媒体设备包括在处理媒体流时具有可接受的间隙时间的第一存储器处置器(memory handler)和第二存储器处置器。该方法包括:1)发起接收具有媒体数据的媒体流;2)检测媒体流中丢失的媒体数据;和3)动态调节第一存储器处置器和第二存储器处置器以保持可接受的间隙时间来处理媒体流。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存储器处置器与固定大小的存储器处置器相关联,第二存储器处置器与动态可调整大小的存储器处置器相关联。此外,根据一个实施例,动态调节第一存储器处置器和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包括:1)如果未检测到丢失的媒体数据,则返回到检测的步骤;2)如果检测到丢失的媒体数据,则将媒体数据从第二存储器处置器馈送到第一存储器处置器;以及3)确定第二存储器处置器是否已耗尽,使得1)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已耗尽,则增大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大小并发起第二存储器处置器的恢复;并且2)其中,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没有耗尽,则发起第二存储器处置器的恢复。然而,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动态调节第一存储器处置器和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包括:1)如果未检测到丢失的媒体数据,则返回到检测的步骤;2)如果检测到丢失的媒体数据,则将媒体数据从第二存储器处置器馈送到第一缓冲器;并且3)确定第二存储器处置器是否已耗尽,使得1)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已耗尽,则增大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大小并发起第二存储器处置器的恢复;和2)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没有耗尽,则确定第二存储器处置器是否已消耗小于阈值,使得1)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已消耗小于阈值,则减小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大小并发起第二存储器处置器的恢复;和2)如果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已消耗不小于阈值,则发起第二存储器处置器的恢复。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延迟系统中在媒体设备中进行数据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1)媒体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接收媒体流;2)在处理媒体流时具有第一可接受的间隙时间的第一存储器处置器;3)在处理媒体流时具有第二可接受的间隙时间的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和4)处理器,用于动态调节第一存储器处置器和第二存储器处置器以保持可接受的间隙时间来处理媒体流。
本发明扩展到包含指令序列的机器可读介质,当指令序列由机器执行时,使机器执行这里描述的任何方法。
本发明的一些优点包括:1)第二存储器处置器大小的自动调整以最小化系统中的延迟;2)输出中基本上没有伪影;3)实时执行;4)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各种媒体数据丢失的鲁棒处理和适应性。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媒体设备中进行数据管理的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图1A中的系统的详细部分视图。
图2是示出媒体设备中数据管理期间不同状态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49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