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成型品、组合物组合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09664.8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2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尚秀;冈元章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K7/14 | 分类号: | C08K7/14;C08L77/00;C08K3/01;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包含玻璃纤维、且成型品的翘曲降低、透射率高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组合物组合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是包含聚酰胺树脂、玻璃纤维、透光性色素及白云母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聚酰胺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成型品、组合物组合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主要作为用于激光熔敷的光透射的一侧的树脂组合物(光透射性树脂组合物)而使用。
背景技术
作为代表性的工程塑料的聚酰胺树脂容易加工,且机械物性、电特性、耐热性、其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优异。因此,广泛用于车辆部件、电气/电子设备部件、其它精密仪器部件等。最近,形状复杂的部件也可以用聚酰胺树脂来制造,例如,在进气歧管这样的具有中空部的部件等的粘接中,可以使用例如粘接剂熔敷、振动熔敷、超声波熔敷、热板熔敷、注射熔敷、激光熔敷技术等各种熔敷技术。
然而,通过粘接剂进行的熔敷除了损失至固化为止的时间以外,还存在周围污染等环境负担的问题。已指出超声波熔敷、热板熔敷等由于振动、热而导致产品发生损伤、磨损粉末、毛边,从而需要进行后处理等的问题。另外,注射熔敷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特殊的模具、成型机,而且存在材料的流动性差时无法使用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激光熔敷是将对激光具有透射性(也称为非吸收性、弱吸收性)的树脂构件(以下,有时称为“透射树脂构件”)与对激光具有吸收性的树脂构件(以下,有时称为“吸收树脂构件”)接触、熔敷而使两个树脂构件接合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从透射树脂构件侧对接合面照射激光,利用激光的能量使形成接合面的吸收树脂构件熔融而进行接合的方法。激光熔敷不产生磨损粉末、毛边,对产品的损伤也小,另外,聚酰胺树脂本身是激光透射率较高的材料,因此,聚酰胺树脂产品的基于激光熔敷技术的加工最近受到关注。
上述透射树脂构件通常可以将透光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作为这样的透光性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激光熔敷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相对于(A)聚酰胺树脂100重量份配合(B)23℃的折射率为1.560~1.600的增强填充材料1~150重量份而成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构成至少1种所述(A)聚酰胺树脂的至少1种单体含有芳香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85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虽然是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但在要求低翘曲性的用途中仍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翘曲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树脂组合物包含有玻璃纤维,特别是包含有具有圆形截面的玻璃纤维。然而,如果从树脂组合物中完全除去玻璃纤维,则机械强度会变差。因此,为了在减少翘曲的同时保持机械强度,可以考虑将玻璃纤维的一部分替换成其它填料。然而,在配合其它填料时,有时会导致透射率降低。
本发明以解决所述课题为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包含玻璃纤维且翘曲得到降低、透射率高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成型品、组合物组合、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玻璃纤维以外还使用白云母作为填料,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具体而言,通过下述方式1,优选通过2~14,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
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聚酰胺树脂、玻璃纤维、透光性色素及白云母。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将所述树脂组合物成型为厚度1mm的成型品时,所述成型品的依照ISO13468-2而测得的波长1070nm下的透光率为30%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9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