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和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07987.3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7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大屋纪之;竹下诚;上岛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C01B32/168;C01B32/1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陈玲;刘继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体 换能器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其具有介电弹性体层和夹着所述介电弹性体层的一对电极层,
所述电极层包含来自碳纳米管的粉碎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其中,所述粉碎碳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为0.5μm以上且1.5μm以下,并且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为15μm以上且7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其中,所述粉碎碳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与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的差为15μ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其中,所述粉碎碳颗粒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与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的比为15以上。
5.一种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介电弹性体层和夹着所述介电弹性体层的一对电极层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所述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粉碎碳纳米管来生成粉碎碳颗粒的工序;以及,
将使用所述粉碎碳颗粒形成的所述一对电极层配置在所述介电弹性体层上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成所述粉碎碳颗粒的工序中,生成了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为0.5μm以上且1.5μm以下、且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为15μm以上且70μm以下的所述粉碎碳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成所述粉碎碳颗粒的工序中,生成了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与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的差为15μm以上的所述粉碎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成所述粉碎碳颗粒的工序中,生成了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与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粒度的比为15以上的所述粉碎碳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成所述粉碎碳颗粒的工序中,进行以下处理:
前处理,在溶剂中混合碳纳米管、使其分散而得到碳纳米管的第一分散液后,除去所述溶剂,由此得到粉末状的碳纳米管;
粉碎处理,粉碎所述粉末状的碳纳米管,在溶剂中混合经粉碎的碳纳米管,得到碳纳米管的第二分散液;以及,
提取处理,静置所述碳纳米管的第二分散液,提取靠近液面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千叶正毅;和气美纪夫;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79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