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颤振铣削加工表面形貌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1071.7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8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牛金波;孙玉文;郭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颤振 铣削 加工 表面 形貌 仿真 方法 | ||
1.一种无颤振铣削加工表面形貌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铣削加工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多时滞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
步骤1.1,同时考虑刀具端和工件端的柔性,考虑铣刀齿距和螺旋角变化及刀齿跳动的影响,对铣削加工工艺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在物理空间建立的多时滞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为时刻t对应的加速度向量,为时刻t对应的速度向量,q(t)为时刻t对应的位移向量,Kc(t,j,k)为时刻t、轴向高度j处、刀齿k对应的切削系数矩阵,F0(t,j,k)为时刻t、轴向高度j处、刀齿k对应的与动态切厚无关的切削力向量,为切削微元(j,k)对应的时滞变量,∑为数学求和运算符,p为数学运算过程变量,kv为时滞求取起始刀齿序号,N为齿数,Na为刀具轴向离散份数;
步骤1.2,对步骤1.1中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将其由物理空间变换至模态空间,模态坐标变换公式为:
q(t)=PΓ(t)
其中,P为模态阵型矩阵,Γ(t)为时刻t对应的模态位移向量;
变换后的模态空间内多时滞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MΓ为模态质量矩阵,CΓ为模态阻尼矩阵,KΓ为模态刚度矩阵,为时刻t对应的模态加速度向量,为时刻t对应的模态速度向量,Γ(t)为时刻t对应的模态位移向量;
对于刀具和工件均为柔性的工况,动力学模型具体为:
其中,MΓ;T为刀具端模态质量矩阵,MΓ;W为工件端模态质量矩阵,CΓ;T为刀具端模态阻尼矩阵,CΓ;W为工件端模态阻尼矩阵,KΓ;T为刀具端模态刚度矩阵,KΓ;W为工件端模态刚度矩阵,为刀具端模态加速度向量,为工件端模态加速度向量,为刀具端模态速度向量,为工件端模态速度向量,ΓT(t)为刀具端模态位移向量,ΓW(t)为工件端模态位移向量,PT为刀具端模态阵型矩阵,PW为工件端模态阵型矩阵,为刀具端模态阵型矩阵的转置,为工件端模态阵型矩阵的转置;
对于刀具为柔性、工件为刚性的工况,动力学模型具体为:
对于刀具为刚性、工件为柔性的工况,动力学模型具体为:
步骤2:推广GRK法构建相邻两个刀具旋转周期上的状态转移矩阵;
步骤3:基于Floquet定理,获取铣削加工稳定域;
步骤4:基于不动点定理,获取刀具旋转周期离散点处的振动位移;
步骤5:构建工件切削表面法向和进给方向上的铣刀切削刃运行轨迹;
步骤6:采用样条插值对参与工件表面创成的切削刃运行轨迹进行密化,获取工件表面形貌;
步骤7:根据工件表面法向切削刃运行轨迹,求取铣削表面成形误差;
步骤8:根据工件表面形貌,求取表面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10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