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52167.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6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兴纲;谢超英;苏凤宜;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晶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李小林 |
地址: | 51146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透镜、光源、反射纸和扩散板;所述背光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开设于透镜主体中心处的安装槽和涂覆于透镜底面的反射涂层;所述透镜主体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光源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反射纸覆盖于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反射纸与反射涂层构成漫反射通道,所述扩散板贴合透镜主体的顶面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漫反射通道进行漫反射后再经透镜主体及扩散板的折射向外扩散。将光源设置在安装槽内缩减OD高度。再去除匹配扩散板的支撑柱进一步缩减OD高度。特别是通过反射纸和反射涂层构成的漫反射通道来处理光源发出的光线,使其经扩散板折射后更加均匀,弥补暗影缺陷,提升画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液晶电视也在向着尺寸更薄的方向发展。现有的液晶电视一般采用直下式LED背光灯条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直下式背光灯条由PCB板(印制电路板)、LED 光源、透镜以及扩散板自下至上地叠层组合构成。传统的透镜厚度一般在5-8mm之间,扩散板还要匹配支撑柱,该种叠层结构限制了OD高度(Optical Distance,光源至扩散板的距离) 在10-35mm之间再难缩减,并且支撑柱的存在会遮挡部分光线产生暗影,进而影响液晶电视的画面质量。
因此,亟需研发新型的背光灯条结构,突破限制OD高度的瓶颈,进一步减小液晶电视的厚度并提升画面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结合漫反射和折射效果,使该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均匀、无暗影并增大出光角。还可进一步降低OD高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透镜、光源、反射纸和扩散板;所述背光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开设于透镜主体中心处的安装槽和涂覆于透镜底面的反射涂层;所述透镜主体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安装槽的内腔为圆柱状,所述透镜主体的底面设置有脚柱;所述光源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反射纸覆盖于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反射纸与反射涂层构成漫反射通道,所述扩散板贴合透镜主体的顶面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漫反射通道进行漫反射后再经透镜主体及扩散板的折射向外扩散。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将光源设置在透镜主体上开设的安装槽内,并在透镜主体的顶面直接贴合扩散板,既缩减了单独设置光源的厚度,又免除了为扩散板匹配支撑柱的厚度,极大地缩减了OD高度。
安装槽在透镜主体顶面的槽口处覆盖反射纸,其与透镜主体底面的反射涂层相对构成漫反射通道。以光源为中心点向外扩散输出平行光线,其中一部分穿过安装槽侧壁及透镜主体后经扩散板折射输出;另一部分经反射纸或反射涂层的多次漫反射后穿过透镜主体并经过扩散板折射输出,可弥补光源直射到扩散板光线无法照射或不够均匀的缺陷,消除暗影,提升画面质量。
优选的,所述反射纸呈圆形,其圆心位于透镜主体的中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反射纸的直径大于安装槽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扩散板为中心对称结构,其中心线与透镜主体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扩散板表面形成有若干层环状凸棱,若干环状凸棱同圆心设置,且若干环状凸棱的圆心均位于透镜主体的中心线上。
优选的,任一环状凸棱的断截面为封闭半圆形,其中封闭半圆形的割线所在面与透镜主体的顶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晶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晶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2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触点供电的智能门锁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砂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