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51247.8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谭华刚;丁恒;廖健;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H05B3/12;H05B3/14;F16L53/3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陈双喜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管加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液管加热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机器中,比如饮水机和模温机中就需用到液管加热结构。现有的液管加热结构,包括有液管和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的发热线,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比如发热线呈螺旋状缠绕在液管的外侧壁上,存在发热线对液管的加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其提高发热线对液管的加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液管的加热结构,包括液管、编织状发热线;该液管为铁氟龙材质,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织状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织状发热线为合金发热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管的外侧壁为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并且,编织状发热线的编织密度为85%-90%,其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液管;20、编织状发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液管10、编织状发热线20;该液管10为铁氟龙材质,铁氟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提高液管10的使用寿命,该编织状发热线20贴附在液管10外侧壁上,该编织状发热线20的编织密度为85%-90%。
在本实施例中,该编织状发热线20为合金发热丝,当然,编织状发热线20可以为碳纤维发热丝,碳纤维的电热转换率高,故能提升加热效果,另外,该液管10的外表面为粗糙面,粗糙面可以提高加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有编织状发热线,该编织状发热线贴附在液管外侧壁上,能够对液管进行加热,相较现有技术,其与液管的接触面积更加大,能提高加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1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编码器的智能拾音器
- 下一篇:一种同轴光变倍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