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相流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49531.1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6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官天日;贾世元;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00 | 分类号: | F17D1/00;F17D3/01;F17D3/14;F17D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官建红 |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输送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相流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换向机构,换向机构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往复循环,使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或者压缩排出腔,以实现对液体、气体或者气液混合物的连续混合输送;输入机构,输入机构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连接,用于预先对多相混合物进行除水,使得在换向机构驱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往复循环的过程中,第一罐体或第二罐体利用真空吸入腔吸入输入机构除水后的多相混合物。本申请通过分水器预先对原油采取物进行除水,再通过换向机构驱使第一罐体或第二罐体抽取油气混合物进行输送,提高了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油气混合物的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相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油气主要采出物包括石油、天然气、水以及混杂在液体中的泥沙等多相混合物,对于采出的多相混合物,需采用多相混合物输送装置进行输送。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44800Y)公开了一种多相流螺杆混输泵,其包括泵体、相互啮合的主动螺杆、从动螺杆,相互啮合两个螺杆的阴、阳转子之间形成密闭的压缩腔,螺杆和泵体之间分别形成吸入腔和排出腔,所述的泵体上设有连通压缩腔和排出腔的卸荷孔,多相流螺杆混输泵在工作时,物料从吸气座的入口进入泵体的吸入腔内,然后进入阴、阳转子形成的压缩腔,在螺杆的转动下,沿螺杆轴线方向移动,被送往排出腔,经排气座上的出口排出;由于压缩腔的容积越来越小,随着螺杆的输送,压缩腔内的物料压力越来越大,当压缩腔内的压力大于排出腔内物料的压力时,物料就会从自动卸荷孔短路进入排出腔,以保证压缩腔内物料的压力保持在额定压力的范围内。然而在对原油采出物进行多相混合输送的过程中,存在系统流量、压力波动大,运行不稳定的现象,导致存在对后续接收设备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设备损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相流输送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多相流输送系统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相流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罐体;
第二罐体;
换向机构,换向机构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往复循环,使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交替形成真空吸入腔和/或者压缩排出腔,以实现对液体、气体或者气液混合物的连续混合输送;
输入机构,输入机构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连接,用于预先对多相混合物进行除水,使得在换向机构驱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中的液体往复循环的过程中,第一罐体或第二罐体利用真空吸入腔吸入输入机构除水后的多相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机构包括第一管线、分水器、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分水器通过第一管线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连通,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分水器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导通和关闭,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分水器排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具有用于输入多相混合物的第一入口、用于输出多相混合物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排水的第二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内部设置有临近第一入口的至少一组电极装置,电极装置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装置还包括绝缘支撑座,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分别插设于绝缘支撑座两端,绝缘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接触的接线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内部设置有临近第一入口的两组电极装置,每组电极装置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
其中一组电极装置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围绕第一入口上下水平布置,另外一组电极装置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围绕第一入口上左右垂直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水器内设置有油水界面传感器,当油水界面传感器检测到分水器内油水界面高度到达第一预设高度时,第二控制阀打开分水器进行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管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9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相流混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塑料瓶提手及其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