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保护功能的漏电电阻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46112.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7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连全文;张军;王飞;秦伟;时国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毅普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27/02;G01R1/36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源科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33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功能 漏电 电阻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保护设备领域,尤其是自带保护功能的漏电电阻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独立电源U1、独立电源U2、继电器K1、比较器U2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9和NPN型三极管Q2,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桥方式检测漏电电阻,电桥采用独立电源,有效隔离干扰;漏电阻输入通道自带保护功能,外部交流或直流高电压一旦加载,电路立即启动保护机制,从而旁路高压,不会损坏内部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保护设备领域,尤其是自带保护功能的漏电电阻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是电路中漏电流超过预定值的时候,能够及时检测到并切断电源,从而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很多电器应用场景下,特别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电子设备的漏电流大小有明确的要求,不能超过某个安全值,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具体数值。比如,某些行业中规定零线N对地线PE的漏电流不能超过3.5毫安。现实情况中,很多电子设备没有漏电检测,或者漏电电阻检测电路没有自我保护机制,不能有效防护外部干扰或高压带来的破坏,所以漏电检测电路经常处于失效或者误报的状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很多专门的漏电检测装置被发明出来,这些装置采用复杂的检测、处理、反馈等环节,虽然对上述问题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且装置本身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也给整个漏电保护带来不确定性。目前使用的漏电检测方法有下面几种,一种是直接构成检测电路检测漏电电阻,没有考虑到复杂的工业自动化应用环境,比如静电、浪涌等,经常会由于该通道的损坏导致整个模块损坏,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一种是采用专门的漏电芯片加上大量的外围器件构成复杂的检测、处理、反馈闭环装置,这种优点是检测准确,缺点也很明显,漏电动作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抗干扰性能一般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带保护功能的漏电电阻检测电路。本申请采用电桥方式检测漏电电阻,电桥采用独立电源,有效隔离干扰;漏电阻输入通道自带保护功能,外部交流或直流高电压一旦加载,电路立即启动保护机制,从而旁路高压,不会损坏内部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带保护功能的漏电电阻检测电路,包括独立电源U1、独立电源U2、继电器K1、比较器U2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9和NPN型三极管Q2,所述独立电源U2的第1引脚连接在电容C7一端,独立电源U2的第2引脚连接在电容C7另一端,独立电源U2的第5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均连接电源VCC1,独立电源U2的第3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均连接在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均连接电源VCC1,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继电器K1的第3引脚上,继电器K1的第4引脚接地,继电器K1的第2引脚和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电源VCC,继电器K1的第1引脚和二极管D9的正极均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1的一端接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均连接在比较器U26的第1引脚,比较器U26的第3引脚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比较器U26的第2引脚连接在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独立电源U1的第5引脚均连接电源VCC,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独立电源U1的第4引脚均接地,独立电源U1的第1引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独立电源U1的第2引脚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毅普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毅普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6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光信号控制结构
- 下一篇: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