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卡式油管放喷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36530.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0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蒋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继萍 |
主分类号: | E21B41/00 | 分类号: | E21B41/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百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8 | 代理人: | 白海军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式 油管 导流 装置 | ||
一种内卡式油管放喷导流装置,涉及油田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导流帽、第一活接、第二活接、第一软管、刚性管和第二软管,导流帽下端的外侧加工有环形槽,第一活接上与该环形槽对应设置有短销,第一活接通过环形槽和短销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导流帽上,第二活接通过第一活接转动连接在导流帽上,第二活接与所述的第一软管、刚性管和第二软管依次通过管箍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机构安装在油管接箍上,液体经由管道导流至地面回收,实现了油水井在作业过程中含油污水全部回收的目的,从而杜绝了污水外排,同时,也为现场作业工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油田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卡式油管放喷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每年进行各种井下作业的井数大约21000口左右,其中维护性作业17500口;压裂作业近3000口;遍及油田各个区块。而现在的井下作业过程中,环境保护技术不够完善、装置不配套,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不仅施工环境受污染,员工身心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作业井在起管过程中,溢流从10多高的油管流出、落在地面工人身上和设备上、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目前虽然作业队配备了专用的“污油回收装置”,但也解决不了高空污染难题。
目前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采用井场铺防渗布、井下控制开关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而以上措施只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施工过程中既降低施工时效,又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卡式油管放喷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卡式油管放喷导流装置,包括导流帽、第一活接、第二活接、第一软管、刚性管和第二软管,导流帽下端的外侧加工有环形槽,第一活接上与该环形槽对应设置有短销,第一活接通过环形槽和短销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导流帽上,第二活接通过第一活接转动连接在导流帽上,第二活接与所述的第一软管、刚性管和第二软管依次通过管箍连接;
所述导流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
所述导流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套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包括卡瓦、压杆和联动轴,其中,卡瓦设置在导流帽的内侧,压杆的一端铰接在导流帽上,压杆的中部与联动轴的一端铰接相连,联动轴的另一端穿过导流帽的侧壁后与卡瓦固定连接,联动轴上套有弹簧,联动轴在该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保持远离导流帽的运动趋势,所述卡瓦的外侧加工有与油管接箍内螺纹匹配的螺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刚性管的长度为5米。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活接的外侧固定有安全环,吊环上连接有安全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机构安装在油管接箍上,液体经由管道导流至地面回收,实现了油水井在作业过程中含油污水全部回收的目的,从而杜绝了污水外排,同时,也为现场作业工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油田环境。
2、本实用新型在两端软管的中间设置了刚性管,使用时,将刚性管固定在井架车上,可有效防止软管在压力冲击下摆动伤人,同时也能避免软管对工人的作业造成妨碍。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安全环和安全绳,使用时,通过安全绳将本实用新型挂在井架车的吊钩上,可避免导流帽从油管上端脱落伤人。
4、本实用新型针对油管接箍的结构设置了特殊的锁定机构,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减少导流帽脱落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继萍,未经蒋继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6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铣锥
- 下一篇:一种多联异温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