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网口横式静电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36509.3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5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星;杨庆瑞;罗先军;沈纪军;杨荣斌;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9/12 | 分类号: | G01R29/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网口横式 静电 检测 装置 | ||
一种双网口横式静电检测装置,属静电消除领域。包括传感器外壳和静电传感器内芯,在传感器外壳上设有静电检测口,在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网线连接端口和第二网线连接端口;在静电传感器内芯的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网线连接端内芯和静电传感部件;第一网线连接端内芯与传感器外壳上的第一网线连接端口对应设置;第二网线连接端内芯与传感器外壳上的第二网线连接端口对应设置;第一、第二网线连接端内芯分别设置在线路板的两端。其采用双网口结构,可将多个静电传感器串接在一起使用,减少了在现场的网线布线工作量,提高了电源装置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在狭窄空间安装、使用静电传感器的目的。可广泛用于静电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制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消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静电的静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静电压检测装置(亦称静电检测装置或静电传感器)按检测方式可分为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接触式检测针对金属带电体,只需要一个静电检测器就可达到检测目的;而针对绝缘带电体,则须要采用非接触式的静电传感器对其进行静电检测。
当对大面积液晶面板、薄膜等绝缘体进行静电检测的过程中,须要安装应用多个静电传感器才能对被监测产品进行全面准确地掌控,其典型的产品应用情景见图1所示;此外,还存在流水线上多个工位处均须安装静电传感器的情况,其典型的产品应用情景见图2所示。
在图1中,沿着带电绝缘物料B(如:液晶面板、薄膜等)的移动方向C(图中以箭头方向来表示)上,静电传感器A1至An被横向排列地设置,各个静电传感器A1至An分别经第一网线D1与终端电源E的对应端口连接,终端电源E经第二网线D2和RJ45转USB通讯转换器F,与控制中心的计算机PC连接。
图2中,静电传感器A1至An被分别设置流水线上的多个工位处(图中以“工位1”至“工位n”来表示),各个静电传感器A1至An分别经第一网线D1与终端电源E的对应端口连接,终端电源E经第二网线D2和RJ45转USB通讯转换器F,与控制中心的计算机PC连接。
目前,现有的非接触式静电传感器均为“单网口”连接模式(即设置有一个电源及通讯网络端口,亦称网线接口,简称网口)或采用多芯电缆连接模式,来实现产品供电、通讯传输/监控等功能。
以“单网口”连接模式为例,本申请人此前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年12月29日,专利号为201730682582.0的中国外观设计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纵式结构的“静电传感器”,该静电传感器的壳体为一纵向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即其整体结构为纵式结构),其静电检测口(亦称检测窗口或检测头)所在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的尺寸较大。
如图3中所示,该纵式静电传感器,在圆柱状的静电传感器壳体A的一端(可参考前述外观设计专利的俯视图),设置有一个网线连接端口G,在壳体的另一端(参见该专利的仰视图中所示),设置有静电检测窗口。
由于在每个静电传感器上只设置了一个网口(即前述的“单网口”结构),就须要从终端电源E接出多根网线,分别对应连接至每个静电传感器(参见图1、图2中所示)。
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的技术缺陷:
1)由于从终端电源到每个静电传感器之间,均需设置一根(亦称一路)网线,随着多个非接触式单网口静电传感器的使用,增加了生产现场大量的网线布线工作量,对于一套生产线而言,需要现场敷设的网线总长度较大,一次性建设费用的投入较多,同时,由于每一路电源输出均只为一个静电传感器提供电源,也导致了电源使用效率的降低(对于一个终端电源而言,在其容量足够大的前提下,其能够带动的静电传感器越多,则其电源使用率越高)。
2)由于静电检测口所在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导致了纵式结构的静电传感器不利于在安装高度较小的狭窄空间内使用,否则纵式结构的静电传感器因其高度尺寸较大,易给生产工艺造成障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65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