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34897.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邵祺;许哲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4 | 分类号: | B60R21/214;B60R21/231;B60R21/26;B60R21/239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驾驶 气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所述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壳体、充气组件以及气囊袋;通过充气组件对气囊袋充气使气囊袋从气囊壳体中膨胀延展出,气囊下部与气囊上部之间设有气囊拉带,所述气囊拉带将气囊下部向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拉扯,从而避免气囊下部堆积于中控台和前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内,使气囊下部延展到乘员和中控台之间,对乘员进行缓冲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顶置气囊的设计开发可以彻底解放中控台,适应中控台造型变化的大趋势。
而顶置气囊在充气过程中容易由模组壳体开口方向顺着前挡风玻璃钻入中控台和前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内,并在两者夹角之间形成堆积。进而使气囊与仪表板外表面产生摩擦,充饱后无法形成设计形状,也就无法在乘员与中控台之间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包括:
固定于汽车顶部的气囊壳体,所述气囊壳体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开口;
充气组件,设于气囊壳体内;
折叠收容于气囊壳体内的气囊袋,当所述充气组件对气囊袋充气时,所述气囊袋从气囊壳体的开口端膨胀延展出形成连通的气囊上部和气囊下部,所述气囊下部与气囊上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囊下部与气囊上部之间设有用于将气囊下部向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拉扯的气囊拉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拉带的一端与气囊上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气囊拉带的另一端与气囊下部的侧面边缘固定连接;气囊袋从气囊壳体的开口端膨胀延展出时,气囊上部与气囊下部会沿前挡风玻璃延展,气囊拉带的设置能够将气囊下部向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拉扯,进而气囊下部避免堆积中控台和前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内,使气囊下部延展到乘员和中控台之间,对乘员进行缓冲保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拉带的数量为两个,且镜像对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壳体的开口端的顶部设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板,通过导向板引导气囊袋膨胀延展出气囊壳体时的角度,同时降低气囊袋对前挡风玻璃的冲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下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至少开有一个排气孔;气囊袋充气膨胀时,部分气体从排气孔向前挡风玻璃一侧排出,排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使气囊下部向远离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延展,进一步调整气囊袋延展的角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器以及与充气器连接的导气袋,所述导气袋收容于气囊袋内,所述导气袋上设有若干导气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壳体、充气组件以及气囊袋;通过充气组件对气囊袋充气使气囊袋从气囊壳体中膨胀延展出,气囊下部与气囊上部之间设有气囊拉带,所述气囊拉带将气囊下部向远离前挡风玻璃的拉扯,从而避免气囊下部堆积于中控台和前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内,使气囊下部延展到乘员和中控台之间,对乘员进行缓冲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副驾驶顶置气囊装置在车内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与气囊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4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楼层广告牌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楼层标识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