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悬索桥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28237.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1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冉龙洲;宋松科;刘伟;杜桃明;权新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峡谷 无主 悬索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悬索桥,属于道路施工领域。无主塔悬索桥包括斜井、锚固结构、主缆、主梁和吊索,主梁架设于峡谷间;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锚固结构与斜井结合设置,锚固结构固定于斜井前端;主缆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锚固结构;吊索一端连接主缆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峡谷两岸山体,在山体中设置锚固结构,利用山体来对悬索桥主缆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设置主塔架设,进一步的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悬索桥。
背景技术
隧道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越来越多进入西部山区。由于西部山区地形复杂,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山-峡谷-高山”情况,线路必须以“隧道-桥梁-隧道”的形式进行穿越。由于山体雄厚、峡谷陡峭,往往都是桥隧相连的形式。针对峡谷宽度不大时,往往可以采用常规桥梁进行跨越;线路往往受高程等控制,在陡峭峡谷段跨越宽度大,采用常规的桥梁方式难以跨越;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大跨度桥梁的常用形式之一;若采用斜拉桥的方式,则桥梁主塔往往置于峡谷底端,主塔高度极大,施工困难;若采用常规悬索桥的方式,则一方面需要设置锚定,另一方面仍需设置桥塔,桥塔布置困难,且难以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峡谷宽度大和深度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对于悬索桥主塔的架设困难,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悬索桥来解决宽深峡谷间悬索桥主塔施工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悬索桥,包括斜井、锚固结构、主缆、主梁和吊索,所述主梁架设于峡谷间;
两道所述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
所述锚固结构与斜井结合设置,且所述锚固结构固定于斜井前端;
所述主缆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锚固结构;
所述吊索一端连接主缆,所述吊索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目前对于悬索桥的施工需要设置主塔来对主梁进行支撑,但在大跨度、大深度的峡谷间主塔的施工复杂且费事费力,不仅仅会延长施工周期还会增大工程的造价。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峡谷两岸山体,在山体中设置锚固结构,利用山体来对悬索桥主缆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设置主塔架设,进一步的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斜井斜向下开设至隧道地面所处平面,且斜井末端垂直于隧道并与隧道相连通。斜井与隧道相结合为锚固结构的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方便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等的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混组合结构。其他能够达到建造要求的结构均可替换上述主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缆和吊索采用高强度钢绞线构成。其他能够达到吊索的使用要求的材料均可替换上述高强度钢绞线。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主缆鞍、散缆鞍、缆索、锚固体和缆固装置,所述主缆鞍设置于锚固结构前端,用于改变主缆的受力方向,所述主缆受力方向改变后沿斜井的轴向延伸;所述主缆鞍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主缆鞍的支墩;
进一步的:所述主缆经过主缆鞍后连接至散缆鞍上,所述散缆鞍一端连接主缆,所述散缆鞍另一端连接多条缆索;
进一步的:所述缆固装置包括连接段和锚固段,所述连接段用于连接固定缆索,所述锚固段固定于锚固体内。主缆鞍的设置主要用于改变主缆的受力方向,将主缆的受力改为沿斜井径向;散缆鞍将主缆分散成多条缆索并分别与缆固装置相连接后锚入锚固体内,对主缆进行牵引固定,为主梁的架设提供拉力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体采用C40等级以上的微膨胀混凝土,且在锚固体的前后端面均设置有于槽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28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的电蒸汽熨台
- 下一篇:风扇及其送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