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17552.5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朱现学;王乐刚;何松;秦永峰;郑吉宁;钟京蕾;赵业亮;陈芳勇;石立军;李建香;焦中元;庞德亮;王树建;武小伟;潘腾腾;郇新明;刘金勇;王德文;倪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地址: | 2612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轴 轮式 谷物 联合收割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行走系统上,割台架设在脱粒清选系统的前方,并与脱粒清选系统连通,粮箱固定架设在脱粒清选系统的上方,并与脱粒清选系统连通,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和中间主传动轴,发动机固定架设在脱粒清选系统的上方,并位于粮箱的后方,中间主传动轴位于粮箱和发动机之间,发动机通过中间主传动轴与割台和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小型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紧凑的问题,进行整机布局的改变,合理的设置各个功能部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结构,使整机更符合小型化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属于农用机械中的收割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履带式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收获效率、一机多用方面越来越受用户青睐。而在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上中、大型收割机仍是主流产品,进几年有的厂家推出了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小型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国内其他厂家争相效仿,并在近两年有了较大的市场影响,销量不断增加。经过市场的使用及反应,小型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缺陷有所暴露,其整体结构布局不够紧凑,小型化不彻底,比如变速箱及液压马达后置,位于前桥梁的后方,使得清选风机位置更加偏后,只能设置在前驱动轮的外侧,占用空间过多;清选风机一般将叶片固定在整体幅盘上,一般以叶轮总成的形式进行抽拉拆装,这就要求风机两侧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实现,对应风机两侧如有部件时,拆装存在一定局限性;传动结构布置较为复杂,传动面距离机体较远,一般由一个长轴驱动,再由一个皮带带动多个部件,使动力一味的偏离机体传递,动力分配复杂,不利于结构紧凑;脱粒滚筒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当滚筒的某个部件需要更换时,通常需要将整个滚筒拆卸下来,滚筒安装以及维护工作繁琐;滚筒通常安装在底盘上,底盘结构复杂,当滚筒的某个部件需要更换时,通常需要将底盘上的所有部件拆卸下来,底盘安装以及维护工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割台架设在所述脱粒清选系统的前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粮箱固定架设在所述脱粒清选系统的上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和中间主传动轴,所述发动机固定架设在所述脱粒清选系统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粮箱的后方,所述中间主传动轴位于所述粮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所述发动机通过中间主传动轴与所述割台和所述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小型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紧凑的问题,进行整机布局的改变,合理的设置各个功能部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结构,使整机更符合小型化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的脱粒机体和设置在所述脱粒机体上的滚筒、凹板、清选风机、筛箱、籽粒搅龙和杂余搅龙,所述割台与所述滚筒前侧连通,所述滚筒的外侧套有凹板,其后侧设有排草口,在所述排草口处设有切碎器,所述筛箱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所述清选风机位于所述筛箱的前端,所述筛箱底部前侧连通所述籽粒搅龙,所述籽粒搅龙连通所述粮箱,所述筛箱底部后侧连通所述杂余搅龙,所述籽粒搅龙连通至所述滚筒前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设置底盘机架,以脱粒机体与底盘机架合二为一形成供其他部件安装的结构框架,结构布置更加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17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粉体材料的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加热温度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