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08073.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婷;吴豪;张雪丽;刘小玮;张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体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景观水池、喷泉水池、蓄水池和景观跌水;喷泉水池内设置有喷头和微生物附着物,喷泉水池的补水口通过补水管连通景观水池;蓄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出口通过喷水管连通喷头的进水口,蓄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循环管连通喷泉水池,蓄水池的溢水口正对景观跌水;景观跌水连通景观水池。本实用新型的景观水池、喷泉水池、蓄水池和景观跌水构成了水循环路径,通过投放微生物附着物加强吸附水中微生物的能力,形成的多层微生物膜接触分解部分污染物,通过喷泉和景观跌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从而实现了景观水体的循环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属于景观水体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发臭、水生生物死亡等现象,导致景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周围自然环境。因此现在急需一种系统,实现景观水体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景观水池、喷泉水池、蓄水池和景观跌水;
喷泉水池内设置有喷头和微生物附着物,喷泉水池的补水口通过补水管连通景观水池;
蓄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出口通过喷水管连通喷头的进水口,蓄水池的进水口通过循环管连通喷泉水池,蓄水池的溢水口正对景观跌水;
景观跌水连通景观水池。
补水管连通景观水池的一端高于连通喷泉水池的一端。
补水管连通景观水池的一端设有过滤网。
微生物附着物为卵石。
循环管连通喷泉水池的一端设有过滤网。
水泵的供电端连接太阳能供电装置。
蓄水池顶部盖有井盖,井盖下方挂有若干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的末端与水泵留有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景观水池、喷泉水池、蓄水池和景观跌水构成了水循环路径,通过投放微生物附着物加强吸附水中微生物的能力,形成的多层微生物膜接触分解部分污染物,通过喷泉和景观跌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从而实现了景观水体的循环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景观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景观水池1、喷泉水池2、蓄水池3和景观跌水4。
喷泉水池2内设置有喷头8和微生物附着物7;喷泉水池2通过喷头8喷水,增加水体溶氧量,促进水体污染物的分解;微生物附着物7为常见的卵石,喷泉水池2底部铺卵石,在底部卵石层上放置一定量的卵石做充填层,卵石可吸附水中的微生物,卵石间存在的空隙结构能增加水体中微生物膜的面积,形成多层微生物膜,微生物膜接触分解部分污染物。
喷泉水池2的补水口通过补水管5连通景观水池1,即景观水池1通过补水管5给喷泉水池2补水。为了实现水流的自动流动,补水管5连通景观水池1的一端高于连通喷泉水池2的一端,即补水管5为倾斜水管,在高差的作用下实现喷泉水池2自动补水。为了防止杂物堵塞补水管5,补水管5连通景观水池1的一端固定有过滤网6,进行杂物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8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模组快速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用台阶面板管式蒸发器的立式展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