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03012.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0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丁宗英;康野;孙敏健;刘钰东;周云;胡义鑫;范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00 | 分类号: | G01J1/00;G01J1/02;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邓世凤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灯 亮度 检查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包括平台体,平台体的顶部固接有挡光箱罩,挡光箱罩的内腔设置有承载组件和定位组件,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底板,承载底板的顶部固接测试立板,测试立板的前侧设置有U形插销,测试立板的前侧壁顶部固接有棱框,棱框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正反向双螺纹杆,正反向双螺纹杆贯穿棱框左侧壁的一端固接有把手,正反向双螺纹杆的外壁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压板,限位压板与正反向双螺纹杆螺纹连接,挡光箱罩的左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左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挡光箱罩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承载组件的前侧设置有照度仪,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减少受到白天光照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车灯就是指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车灯一般分为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
目前在车灯的生产工过程中,需要对车灯的亮度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在白天这样的检查环境中进行检查时,由于受到白天光照因素的影响,通常其检查效果会很差,从而会影响到车灯在在实际中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减少受到白天光照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查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灯亮度检查平台,包括平台体,所述平台体的顶部固接有挡光箱罩,所述挡光箱罩的内腔设置有承载组件和定位组件,且承载组件位于定位组件的左侧,所述挡光箱罩的左侧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顶部与挡光箱罩相转接,所述挡板的左侧壁开设有观察窗口,所述挡光箱罩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与平台体相转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挡板相转接,所述承载组件的前侧设置有照度仪;
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的底部与平台体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底板的顶部固接测试立板,所述测试立板的前侧设置有U形插销,且U形插销的底部活动贯穿承载底板的底部并与平台体相插接,所述测试立板的前侧壁顶部固接有棱框,所述棱框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正反向双螺纹杆,且正反向双螺纹杆的左端贯穿棱框的左侧壁,所述正反向双螺纹杆贯穿棱框左侧壁的一端固接有把手,所述正反向双螺纹杆的外壁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压板,所述限位压板与正反向双螺纹杆螺纹连接,且限位压板的底部伸出棱框的底部下端。
优选地,上述用于车灯亮度检查平台中,两组所述限位压板的前侧壁均固接有螺纹柱,两组所述螺纹柱上均螺纹连接有定位旋钮,且定位旋钮位于棱框的前侧,所述棱框的前侧壁开设有与螺纹柱相配合的位移槽,通过螺纹柱在位移槽中移动调节后,再在螺纹柱上旋拧调节定位旋钮,便于对两组限位压板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固定。
优选地,上述用于车灯亮度检查平台中,所述平台体的顶部中间自前向后均匀开设有与U形插销相配合的销孔,便于对承载底板在平台体上进行滑动调节后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
优选地,上述用于车灯亮度检查平台中,所述平台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凸形滑槽,所述承载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与凸形滑槽相配合的凸形滑块,便于对承载底板在平台体上进行导向滑动和限位。
优选地,上述用于车灯亮度检查平台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组定位螺纹杆,所述定位螺纹杆的底部与平台体相固接,两组所述定位螺纹杆之间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圆弧板,两组所述圆弧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定位横板,且定位横板活动套接在对应的定位螺纹杆上,上端所述定位横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滚花薄螺母,下端所述定位横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花薄螺母,且第一滚花薄螺母和第二滚花薄螺母均与定位螺纹杆相螺接,便于对两组圆弧板的高度位置进行升降调节并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3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纸浆餐盒
- 下一篇:无线耳机充电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