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底转接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00790.5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连高领;董浩然;赵景阳;常朝辉;杨成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福东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B23Q3/06;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 地址: | 47113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接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底转接平台,包括柱台;所述柱台的外侧面下端设有定位槽,柱台的外侧面中部设有第一定位螺孔,柱台的上表面设有锥台,锥台的下端面与柱台的上端面等大,锥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螺孔,第二定位螺孔阵列均布在锥台的外侧面上端,本锥底转接平台,可以快速高效的配合夹具对设备进行夹持定位,而且可以快速安装,同时在机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碎屑不易在转接台的上表面堆积,锥台的设置方便了机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碎屑自由滑落,通过第二定位螺孔可以对外部夹具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定位槽可以对柱台进行位置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锥底转接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手在如家电生产、汽车制造,以及医疗生产等众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虽然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平台大都采用实心结构,转接平台本身较为笨重,且安装和拆卸都不方便,同时,现有的转接台,在配合车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容易堆积在转接台的上表面,影响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锥底转接平台,可以快速高效的配合夹具对设备进行夹持定位,而且可以快速安装,同时在机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碎屑不易在转接台的上表面堆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底转接平台,包括柱台;所述柱台的外侧面下端设有定位槽,柱台的外侧面中部设有第一定位螺孔,柱台的上表面设有锥台,锥台的下端面与柱台的上端面等大,锥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螺孔,第二定位螺孔阵列均布在锥台的外侧面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不少于十二个,不少于十二个的定位槽从左往右均匀分布在柱台的外侧面下端,通过定位槽可以将柱台固定在机械手或者机床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为通槽,定位槽的横截面为倒置凸台结构,凸台结构可以快速安装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螺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定位螺孔均匀分布在柱台的外侧面中部,第一定位螺孔的设置可以对外部夹具进行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锥台的外侧面上端设有第一空心槽和第二空心槽,第一空心槽和第二空心槽的数量均为八个,八个第一空心槽和八个第二空心槽均匀分布在锥台的外侧面,第一空心槽结合第二空心槽的设置方便了碎屑的临时存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锥底转接平台,可以快速高效的配合夹具对设备进行夹持定位,而且可以快速安装,同时在机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碎屑不易在转接台的上表面堆积,锥台的设置方便了机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碎屑自由滑落,通过第二定位螺孔可以对外部夹具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定位槽可以对柱台进行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锥台、2第一定位螺孔、3定位槽、4柱台、5第一空心槽、6第二空心槽、7第二定位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福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福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0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焦油粉尘收集过滤箱
- 下一篇:液压泵取力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