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状膜密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92852.2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9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弘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B01D65/00;F16J15/06 |
| 代理公司: | 南通英诺威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8 | 代理人: | 范鑫鑫 |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状膜密封装置,包括膜壳,膜壳的下部另一侧设有清液出口或反冲口,膜壳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花盘结构,花盘结构包括上花盘和下花盘,上花盘放置在下花盘内,上花盘上开有膜管限位孔,上花盘底面设置有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下花盘内开有管状膜孔,用于放置管状膜,下花盘上端面开有嵌入槽,上花盘容纳在嵌入槽内,嵌入槽和管状膜孔之间设置有下花盘密封圈限位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花盘及管状膜配合把O型密封圈挤压变形,从线密封变为面密封,相对于传统O型圈及整体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状膜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原有的密封装置,图1所示,主要包括管状膜1’、花盘2’、限位环3’和O型圈4’,花盘2’内壁与管状膜1’外壁的密封通过O型圈4’和限位环3’密封,是线密封,密封圈挤压变形严重。
O型圈长时间使用,容易老化,密封性能减退。采用此密封装置进行色氨酸发酵液的澄清,在常温下出现泄漏。
实用新型 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管状膜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状膜密封装置,包括膜壳,所述膜壳的下部另一侧设有清液出口或反冲口,所述膜壳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花盘结构,所述花盘结构包括上花盘和下花盘,所述上花盘放置在下花盘内,所述上花盘上开有膜管限位孔,所述上花盘底面设置有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所述下花盘内开有管状膜孔,用于放置管状膜,所述下花盘上端面开有嵌入槽,所述上花盘容纳在嵌入槽内,所述嵌入槽和管状膜孔之间设置有下花盘密封圈限位角。
进一步的,所述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用于放置上花盘密封圈,花盘密封圈限位角用于放置下花盘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下花盘密封圈限位角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5-50°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膜穿过管状膜孔,所述管状膜的顶部限位固定在膜管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膜管限位孔为倒台阶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花盘及管状膜配合把密封圈挤压变形,从线密封变为面密封,相对于传统O型圈及整体密封,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示意图。
图4中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膜壳;2、下花盘;3、上花盘;4、清液出口;5、下花盘密封圈限位角;6、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7、管状膜;8、膜管限位孔;9、管状膜孔;10、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状膜密封装置,包括膜壳1,膜壳1的下部另一侧设有清液出口4或反冲口,膜壳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花盘结构,花盘结构包括上花盘3和下花盘2,上花盘3放置在下花盘2内。上花盘3置于下花盘2内,盘面齐平。
上花盘3上开有膜管限位孔8,上花盘3底面设置有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6,上花盘密封圈限位槽6用于放置上花盘密封圈。以此增加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弘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弘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92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