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火阻燃型复合柔性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84772.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5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林;林爱华;陆亚军;张高洋;盛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峰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菊花 |
地址: | 2142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 阻燃 复合 柔性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耐火阻燃型复合柔性电缆,包括PVC保护内壳,PVC保护内壳的内部呈圆周排列设置三组电缆传导芯体,电缆传导芯体包括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内部均匀设置多股电缆导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PVC保护内壳与PVC保护外壳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阻燃填料,以及在电缆芯体保护内套与电缆芯体保护外套之间设置有阻燃云母带和在阻燃云母带的外壁包裹有阻燃云母带,电缆整体从外至内具有三层的耐火保护,避免电缆因为自身的着火或者火灾而影响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传导特性,通过在PVC保护内壳的外壁和PVC保护外壳的内侧壁均涂有的氧化锌涂层,使PVC保护内壳和PVC保护外壳在燃烧时具有保持高阻燃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耐火阻燃型复合柔性电缆。
背景技术
阻燃电缆要求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其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但在阻燃电缆中通常设计较厚的防火抑烟层或者多层阻燃抑烟结包层,使得电缆非常笨重,而且柔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阻燃型复合柔性电缆,在保证电缆耐火阻燃特性的同时,保持电缆的柔性和轻量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火阻燃型复合柔性电缆,包括PVC保护内壳,所述PVC保护内壳的内部呈圆周排列设置三组电缆传导芯体,所述PVC保护内壳的外壁包裹PVC保护外壳,所述PVC保护外壳的内腔侧壁呈圆周设置有三组限位卡条,且限位卡条的内端卡接固定在PVC保护内壳的顶端,所述PVC保护内壳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组呈螺旋设置的抗拉凸起,所述抗拉凸起的内腔设置抗拉芯体,所述PVC保护外壳的内腔与PVC保护内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玻璃纤维阻燃填料。
优选地,所述电缆传导芯体包括电缆芯体保护内套,所述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内部均匀设置多股电缆导芯,所述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外壁包裹有电缆芯体保护外套,所述电缆芯体保护外套与电缆芯体保护内套之间均匀设置多组阻燃云母带,所述电缆芯体保护外套的外壁包裹有阻燃屏蔽金属网套,所述阻燃屏蔽金属网套的外壁包裹有隔离保护套,且隔离保护套嵌在PVC保护内壳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PVC保护内壳的内部设置有与电缆传导芯体相配合的定位卡孔,所述PVC保护内壳的顶端开设有与限位卡条相配合的限位卡槽,且定位卡孔与电缆传导芯体之间以及限位卡槽与限位卡条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外壁与电缆芯体保护外套的侧壁均设置有多组与阻燃云母带相对应的卡槽。可选地,卡槽与阻燃云母带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PVC保护外壳、限位卡条以及抗拉凸起之间为一体化注塑成型,且PVC保护外壳的外径为10mm。
优选的,所述抗拉芯体为0.1mm的抗拉钢丝,且抗拉芯体与抗拉凸起之间为一体化复合成型。
优选的,所述PVC保护外壳与PVC保护内壳均为不含卤的交联聚乙烯XLPE阻燃塑料构成,且PVC保护外壳的内侧壁与PVC保护内壳的外侧壁均涂有氧化锌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PVC保护内壳与PVC保护外壳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阻燃填料,以及在电缆芯体保护内套与电缆芯体保护外套之间设置有阻燃云母带和在阻燃云母带的外壁包裹有阻燃云母带,电缆整体从外至内具有三层的耐火保护,避免电缆因为自身的着火或者火灾而影响电缆芯体保护内套的传导特性,通过在PVC保护内壳的外壁和PVC保护外壳的内侧壁均涂有的氧化锌涂层,使PVC保护内壳和PVC保护外壳在燃烧时具有一定的阻燃特性,减少火源的扩散现象,通过在PVC保护外壳的外壁均匀设置抗拉芯体,能够增加电缆整体的抗拉性能,避免因为燃烧而造成电缆的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峰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峰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84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RTK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