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阴角抹子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6906.6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2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军;杨磊;王圣权;邓毅;贺小强;杜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21/06 | 分类号: | E04F21/06;E04F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孙铭侦 |
地址: | 1000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抹子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阴角抹子,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具的领域,阴角抹子包括扒刺、弧形铲、连接杆、手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弧形铲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铲的凹面朝向连接杆,所述扒刺设置在弧形铲的凸面,所述扒刺设置有多个,所述扒刺并列设置,所述扒刺设置在弧形铲靠近手柄的一端。本申请具有便于快速制作出圆弧状阴角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阴角抹子。
背景技术
室内墙面抹灰是建筑结构施工完成之后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墙角的抹面处理会直接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美观,阴角抹子时用在阴角抹面的一种施工工具。防水卷材基层阴角施工是防水施工前的必要工序,传统施工方法为先用方形平抹板披上砂浆,再用圆形PVC管材挤压成型。
目前,在申请号为201721923706.0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包括工具本体和把手,工具本体具有折角,折角两侧的抹面为工作面,把手位于工具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位于所述折角的阴角一侧,把手包括对称设置在折角的中心面两侧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握持部相互固定连。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使用阴角抹子时,使用同一种工具进行铲灰、扒灰、抹灰的效果较差,难以制作出圆弧状阴角,需更换铲灰、扒灰、抹灰的不同工具,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快速制作出圆弧状阴角,本申请提供一种阴角抹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阴角抹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阴角抹子,包括扒刺、弧形铲、连接杆、手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弧形铲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铲的凹面朝向连接杆,所述扒刺设置在弧形铲的凸面,所述扒刺设置有多个,所述扒刺并列设置,所述扒刺设置在弧形铲靠近手柄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阴角进行抹面时,握住手柄,使用弧形铲将砂浆从料斗铲出铺设在阴角,利用扒刺使砂浆在阴角布置均匀,利用弧形铲的弧面将砂浆挤压成圆弧形,使用同种工具完成铲灰、扒灰、抹灰,同时能够制作出圆弧形阴角抹面,便于快速制作出圆弧状阴角。
可选的,所述手柄为长方体,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与弧形铲的长度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具有不同面,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手柄从手中脱落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棱角设置为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手柄使用时的舒适度,减少握紧手柄时被棱角划伤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扒刺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扒刺的上边远离弧形铲,所述扒刺的下边朝向弧形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扒刺远离弧形铲的一端宽度小于扒刺靠近弧形铲的一端,当砂浆堆积时,在抹平的过程中,砂浆从扒刺之间通过,便于将砂浆布置均匀。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弧形铲沿长度方向中心朝向扒刺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前段留出较长的距离,便于将砂浆从料斗中铲出。
可选的,所述手柄设置为圆杆,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与弧形铲的长度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的周面圆滑,在握住手柄的过程中较为舒适,减少长时间劳动带来的手部不适。
可选的,所述手柄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手柄与手的摩擦力,减少在握紧手柄时手柄从手中脱落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手柄与连接杆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6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