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余垃圾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73510.6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9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兵;孙立勇;肖进文;刘剑真;卢伟刚;冼庆军;欧阳增松;孔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盘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C1/264 | 分类号: | E03C1/264;E03C1/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王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过滤装置,包括支脚,所述支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环,所述承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盥洗池,所述盥洗池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通槽。该厨余垃圾过滤装置,通过在盥洗池的下方设置过滤管和滤液管,未经处理的厨余垃圾直接倒入盥洗池内,厨余垃圾通过通槽后落入过滤管内的第一承板和第二承板上,由于第一承板和第二承板的表面随着内管底部的形状呈斜面,所以厨余垃圾会向斜面的底端移动,此时滤板会将厨余垃圾内的水分过滤出来,并将水分导流进滤液管内,由滤液管将水分放出过滤管,滤板呈竖直状可以有效避免被厨余垃圾堵塞,从而加快厨余垃圾的过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厨余垃圾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一种居民日常生活及餐饮行业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垃圾,其中包含有食材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每餐过后剩余的残羹剩饭,因厨余垃圾中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并滋生大量细菌,会对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威胁,所以在处理厨余垃圾时需要对其中的水分进行过滤。
厨余垃圾中的水分过滤出来不但可以减少进入填埋场内的有机物,还能减少臭气和垃圾渗透液的产生,降低垃圾腐坏所产生的恶臭减少细菌的滋生,避免水分过多对垃圾焚烧产生影响,但是现有的厨余垃圾过滤基本都是靠厨房内盥洗池内的滤塞过滤,不但过滤的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滤塞上的滤孔堵塞,且过滤之后需要用手将盥洗池内过滤后的厨余垃圾打捞出来扔进垃圾桶内,手掌上难免沾染许多油污,难以完全清洗,容易导致手掌上滋生细菌,以至于影响到个人的卫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过滤装置,具备快速过滤厨余垃圾和可自动清理厨余垃圾的优点,解决了过滤厨余垃圾时容易使盥洗池内的滤塞堵塞和过滤之后需要用手打捞盥洗池内厨余垃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厨余垃圾过滤装置,包括支脚,所述支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环,所述承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盥洗池,所述盥洗池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滤板,所述过滤管内壁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贯穿过滤管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扳手,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承板,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贯穿过滤管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扳手,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承板,所述过滤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滤液管,且滤液管的位置与滤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过滤管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卡件,所述过滤管的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件通过卡槽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卡接。
优选的,所述滤板的侧面设置有三角形凸条,且三角形凸条的两端与内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底部为斜面,且内管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承板的表面和第二承板的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位于滤板的正下方,且滤板的底部与第二承板的上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的表面开设有滤槽,所述过滤管的内部通过滤槽与滤液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卡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搭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限位板的一端分别贯穿安装板和过滤管,所述限位板远离卡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和圆杆,且弹簧活动套接在圆杆的表面,所述弹簧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贯穿壳体并转动连接有拉环。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盘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盘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3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