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65337.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3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臣;刘炳义;张友毕;张超;秦建雯;张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涵内 构件 安装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包括:支撑梁,支撑梁顶部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吊点,吊点的总数量至少为三个;两个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需安装的工件或配重块,两个承载平台分别位于支撑梁的两端;悬挂调节机构,悬挂调节机构包括吊环,吊环上连有两根钢丝绳,一根钢丝绳的底部与支撑梁一端的吊点相连,另一根钢丝绳的底部通过手拉葫芦一与支撑梁另一端的吊点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工件的吊运安装,可分别对支撑梁和工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该方式无需搭设脚手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预埋件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便于实现多工种的交叉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管涵或者大型沉管隧道内设有诸多预埋构件,涉及很多构筑物内部的构件安装施工。传统的施工方式为搭设脚手架,辅以登高车进行安装,然而,搭设脚手架费时费力,不利于工程的进度控制;脚手架租赁成本较高;脚手架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多工种的交叉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包括:
支撑梁,支撑梁顶部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吊点,吊点的总数量至少为三个;
两个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需安装的工件或配重块,两个承载平台分别位于支撑梁的两端;
悬挂调节机构,悬挂调节机构包括吊环,吊环上连有两根钢丝绳,一根钢丝绳的底部与支撑梁一端的吊点相连,另一根钢丝绳的底部通过手拉葫芦一与支撑梁另一端的吊点相连。
进一步的,支撑梁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通过多根连接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吊点的总数为四个且均位于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承载平台包括两根承载梁,两根承载梁分别与一根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承载平台包括两根承载梁,两根承载梁分别与一根支撑杆铰接,两根承载梁通过连接横梁固定连接,一根承载梁与支撑杆相连的一端固设有延长杆,延长杆与另一个承载平台的承载梁之间设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延长杆端部铰接且另一端与承载梁的端部铰接,连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手拉葫芦二,手拉葫芦二的两端分别与连杆和支撑杆相连。
进一步的,承载梁顶部设有用于对工件或配重块进行限位的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便于对工件或配重块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工件的吊运安装,可分别对支撑梁和工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该方式无需搭设脚手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预埋件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便于实现多工种的交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梁;11-吊点;12-支撑杆;2-承载平台;21-承载梁;22-延长杆;23-连杆;24-手拉葫芦二;25-限位板;3-悬挂调节机构;31-吊环;32-钢丝绳;33-手拉葫芦一;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管涵内构件安装的吊运平台,包括:
支撑梁1,支撑梁1顶部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吊点11,吊点11的总数量至少为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5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香薰功能的车载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降噪型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