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漏电检测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62555.3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8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田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达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8;G08B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倩倩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漏电 检测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路漏电检测报警装置,涉及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网络连接设备、警报电流控制器,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左端活动安装有活动关节,所述活动关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网络天线,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做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固定桩,所述安装固定桩的一侧开设且贯穿有安装固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精妙,采用网络天线、网络连接设备、移动终端连接器、网络路由器、网络连接器结合,方便解决现有的装置无法联网,不能够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对接控制,无法对装置进行调控的问题,以达到能够与移动终端连接,使其能够在一定的网络连接范围内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监测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涉及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漏电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用电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进入了千家万户。在使用时,用电设备要连接220V的市电以维持其正常工作。用电设备通常采用金属制作外壳,若用电设备的用电环境设置不恰当,极易使其外壳漏电而对使用者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环境下,用电设备的电源应连接至接地良好的电源插座上,即可保证用电设备的外壳不带电。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报警装置存在现有的装置无法联网,不能够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对接控制,无法对装置进行调控的问题;
2、对一些报警装置来说会现有的装置只能够对线路漏电情况进行检测,无法对漏电的情况进行控制,并且无法直观的看见电流的电流值,进而达不到报警装置的使用初衷,该报警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路漏电检测报警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网络天线、网络连接设备、移动终端连接器、网络路由器、网络连接器,解决现有的装置无法联网,不能够与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对接控制,无法对装置进行调控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置只能够对线路漏电情况进行检测,无法对漏电的情况进行控制,并且无法直观的看见电流的电流值问题,以达到能够对线路漏电的情况进行进检测,并且在检测的同时对漏电进行缓解控制,还能够直观的看见漏电的电流值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路漏电检测报警装置,包括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网络连接设备、警报电流控制器,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左端活动安装有活动关节,所述活动关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网络天线,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做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固定桩,所述安装固定桩的一侧开设且贯穿有安装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固定支架的下方开设有警报出音孔,且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流显示屏,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表面且位于电流显示屏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指示灯,且所述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表面且位于指示灯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电源开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警报电流控制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内部底端,且所述警报电流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元件连接线,所述元件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网络连接设备的底端,所述网络连接设备的外壁固定安装在检测报警装置主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络连接设备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处理器,且所述网络连接设备的内部底端且位于控制处理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指令控制台,所述网络连接设备的内部底端且位于指令控制台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网络连接器,所述控制处理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移动终端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达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达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2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