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60967.3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0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何艳华;袁修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川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24/40 | 分类号: | H01R24/40;H01R13/629;H01R13/502;H01R13/627 |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刘庆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导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右端与连接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右端与导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片的右侧面与导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片的左侧面与活动件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与两个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和背面通过第二销轴分别与连接架内壁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滑动组件、连接架、连接杆和活动件,使得导体可以收入壳体内,使得导体可以在不使用时,达到收缩的目的,进而可以有效对导体进行遮挡的工作,保障了导体的良好防护效果,避免拆卸导体易发生丢失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它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简单的讲它主要起桥梁作用,具有使用方便,信号传输的效率高的优点。
目前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普遍采用内导体插针、插孔结构,插针在定位使用后,容易受到开孔精度和磨损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横向或者径向上的移动,导致无法插紧,影响连接器的连接效果,并且现有技术中插针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部在,在不需要使用时容易受到外力作用损坏,造成浪费,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申请号:CN201720677876.9),其通过设计两半式导体解决了连接器无法插紧的问题,并且通过设计可拆卸连接器以便于在不使用时对其进行保护,但是由于连接器体积较小,如果不进行妥善保存容易丢失,造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其具有保护的功能,且不易丢失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右端与连接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右端与导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片的右侧面与导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片的左侧面与活动件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与两个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和背面通过第二销轴分别与连接架内壁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正面与滑动组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滑动组件控制两个连接架相互远离,进而可以控制导体收入壳体内的工作,从而可以实现导体的防护工作,保障导体的正常使用,且无需拆卸导体,不仅达到了防止丢失的目的,还使得操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件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产生膨胀,可以与连接件内壁贴合,从而可以对导体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了导体与连接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设置为弹性软线,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线设置为弹性软线,使得连接线可以达到伸缩的目的,进一步可以保障本装置对导体进行正常防护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可以对导体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障导体顺利滑动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与导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背面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销轴,使得连接杆可以进行角度活动的工作,从而可以保障导体防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川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川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0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