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6000W数字功放的电源功放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59912.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8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精恒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H02M7/219;H02M1/42;H02M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6000 数字 功放 电源 模组 | ||
1.一种大功率6000W数字功放的电源功放模组,包含:软开关启动电路(04),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开关启动电路(04)输入端连接AC交流输入,通过开关冲击电流保护电路(05)、第二桥式整流滤波电路(06)、PFC电路(07)后到达半桥开关电源电路(08),半桥开关电源电路(08)经过变压器隔离输出电路(09)后连接辅助电源1整流滤波电路(10)、主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11)、辅助电源2整流滤波电路(12)、辅助电源3整流滤波电路(16)、辅助电源4整流滤波电路(22);
辅助电源2整流滤波电路(12)经过PWM驱动电源电路(13)、数字功放PWM脉宽调制电路(14)、LC滤波电路(15)后电路通道输出3000W/4欧姆;
辅助电源3整流滤波电路(16)经过±12V辅助电源电路(17)、+5V辅助电源电路(18)后接到MCU控制单元(19);辅助电源4整流滤波电路(22)经过风扇电源输出电路(23)后接到MCU控制单元(19);MCU控制单元(19)连接音频压缩电路(20)、温度检测电路(21),音频压缩电路(20)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音频压缩电路(20)输出端连接数字功放PWM脉宽调制电路(14);
辅助电源2整流滤波电路(12)经过主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11)后连接数字功放PWM脉宽调制电路(14);
MCU控制单元(19)连接风扇电源输出电路(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6000W数字功放的电源功放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AC交流输入连接第一桥式整流滤波电路(01)输入端,第一桥式整流滤波电路(01)输出端经过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02)连接电源控制电路(03)、软开关启动电路(04)、半桥开关电源电路(08),电源控制电路(03)连接软开关启动电路(04);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02)连接软开关启动电路(04),交流电输入首先经过第一桥式整流滤波电路(01),整流出来的直流进入到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02),输出电源经过整流滤波后供电给电源控制电路(03)、PFC电路(07)、半桥开关电源电路(08),电源控制电路(03)通电后连通软开关启动电路(04),接通主电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6000W数字功放的电源功放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PFC电路(07)由PFC驱动芯片U8通过图腾柱方式驱动两个并联NMOS管Q4、NMOS管Q5,PFC驱动芯片U8引脚3经过电阻R1、并联电阻R11~R18后接到NMOS管Q4、NMOS管Q5的源极S;PFC驱动芯片U8引脚4经过电阻R64、电阻R63、电感L2后接到NMOS管Q4、NMOS管Q5的漏极D;
PFC驱动芯片U8引脚7通过电阻R10后接到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02)中的NPN三极管Q2发射极E,NPN三极管Q2集电极C接到+15V-PRI端,PFC驱动芯片U8引脚8接到NPN三极管Q1基极B和PNP三极管Q14基极B;NPN三极管Q1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14发射极连接,NPN三极管Q1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14发射极通过驱动电阻R19后接到NMOS管Q4栅极G,NPN三极管Q1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14发射极通过驱动电阻R20后接到NMOS管Q5栅极G;PNP三极管Q14集电极接地,NPN三极管Q1集电极通过电阻R5后接到PFC驱动芯片U8引脚2,PNP三极管Q14集电极连接PFC驱动芯片U8引脚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6000W数字功放的电源功放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阻R19和驱动电阻R20分别并联有快速二极管D18和快速二极管D19,快速二极管D18正极接到NMOS管Q4栅极G,快速二极管D19正极接到NMOS管Q5栅极G;在NMOS管Q4、NMOS管Q5的栅极G和源极S上分别并联电阻R21和电阻R22,在NMOS管Q4、NMOS管Q5的漏极D和源极S上分别并联电容C16和电容C17,电阻R11~R18并联后连接到NMOS管Q4源极S和NMOS管Q5源极S,电阻R11~R18并联充当NMOS管Q4和NMOS管Q5短路保护,NMOS管Q4漏极D和NMOS管Q5漏极D连接快速二极管BD2正极,快速二极管BD2负极接到电源正VCC,电阻R24和电容C20串联后并联在快速二极管BD2上;NMOS管Q5源极S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精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精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99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