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气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57213.2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6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2B1/28;F28D20/00;C01B3/02;C01B3/50 |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李美宝 |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城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气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气发生器,所述蒸气发生器包括:蒸气发生组件;加热筒,套设于所述蒸气发生组件的外部,且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形成尾气燃烧加热区域,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设有与尾气反应的燃烧催化剂,其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输出管,连通所述废气出口;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包括: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热废气加热筒的底部;第二法兰盘,设有输液入口,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通过所述输液入口连通输液管。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采用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且尾气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气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通过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工厂产生的尾气可以与燃烧催化剂进一步放热,而工厂中的尾气的都是直接排出,造成尾气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气发生器,有效解决现有的蒸气发生器采用电加热生成蒸气效率低能耗高且尾气能源浪费的问题且通过设置法兰形成的微小进液腔,满足进液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缩小蒸气发生装置的尺寸,减少占地面积,此外,还可以减少其容量,使其容量压力减少,减少定期检查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气发生器,包括:蒸气发生组件;加热筒,套设于所述蒸气发生组件的外部,且与蒸气发生组件之间形成尾气燃烧加热区域,所述尾气燃烧加热区域设有催化尾气反应的燃烧催化剂,其中,所述加热筒上开设有连通尾气燃烧加热区域的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废气输出管,连通所述废气出口;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包括: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底部;第二法兰盘,设有输液入口,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配合连接形成进液集箱,所述进液集箱通过所述输液入口连通输液管。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尾气在蒸气发生器内与燃烧催化剂燃烧放热对蒸气材料加热生成蒸气,两个法兰盘形成进液集箱可以实现储液容量小于国规的储液腔,方便储存生成蒸气所需要的蒸气材料,且使得整体占地尺寸以及容量都得以缩小,减少压力容器的检查次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和/ 或所述第二法兰盘中间部分凹陷形成凹腔,所述凹腔构成所述进液集箱。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设有凹陷形成凹腔并构成进料集箱,通过设置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中间凹陷形成凹腔,可以在整个设备中不增加新的结构而形成储液腔,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法兰盘凹陷形成的凹腔体积较小,能够使得溶液直接进入凹腔后即可进行循环加热,使得整个设备容积进一步缩小,不构成压力容器,从而减少检查次数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集箱内设有第一电加热器且进液集箱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蒸气发生组件的第一开口,所述蒸气发生组件包括:蒸气部,具有蒸气容纳腔、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蒸气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以及蒸气出口;其中所述蒸气部开设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液集箱开设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至少一个蒸气传输管,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蒸气发生组件的具体结构实现热废气通入蒸气发生器进行热废气加热蒸气材料生成蒸气,蒸气传输通道具有高效传输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发生组件顶部设有所述蒸气容纳腔,其内部设有第一电加热管。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对输送到蒸气容纳腔内的蒸气进行过热过热,提高蒸气温度,防止其温度不够进入氢气发生器时,由于温度低与所述制氢催化剂的反应效率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传输管内部靠近所述进液集箱一端设有第二电加热管。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靠近进液集箱一侧的蒸气传输管内增加第二电加热管进行电加热,提高蒸气发生器内加热速率而增加蒸气生成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7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搅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滚动元件轴承的轴承保持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