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50802.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许海伟;徐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威汽车零部件(盐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22/02;B21D37/10;B21D37/18 |
代理公司: | 盐城众创睿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0 | 代理人: | 任翠涛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用 汽车底盘 冲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方设置有上压模,所述上压模内部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油箱表面设置有透镜,所述油箱下方设置有引油杆,所述引油杆穿过上压模,所述引油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下模板上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上压模为配合结构,所述下模座上方设置有若干组弹簧,若干组所述弹簧支撑连接有下模片,所述下模片与下模座为配合结构,所述上模板两侧下方均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下方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和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而现有的冲压模具,在长时间冲压后,冲压模具容易发热,影响模具工作效率,并且长时间挤压后工件不易脱落,需要手工拿取,费时费力,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冲压模具每次冲压撞击下模座后,容易造成下模座磨损较快,工件加工精度不好的缺点。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加工精度高的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用的汽车底盘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方设置有上压模,所述上压模内部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油箱表面设置有透镜,所述油箱下方设置有引油杆,所述引油杆穿过上压模,所述引油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下模板上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上压模为配合结构;当需要加工工件时,启动加工机床,加工工件将上模板带动下压至下模板处,上压模将对摆放在下模座上的工件进行冲压成型,每次冲压时,上压模内的引油杆都将先接触到下模座,在继续下压后,引油杆逐渐被挤压回到油箱内,在引油杆回到油箱内的过程中,引油杆将剐蹭到上压模的孔壁上,使得引油杆表面的润滑油遗留在上压模的下方,并在随后的冲压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充分润滑,以及利用润滑油降温的效果,冲压完成后,上模板上行,被挤回油箱内的引油杆重新因重力下落,在引油杆被挤回油箱内时,又重新吸取油份,并在下行后将润滑油引出,实现了冲压过程同时,不断引油的效果,油箱上方的透镜,还具有观察油量多少,进而可以及时补充,最终实现了避免长时间挤压后工件不易脱落,需要手工拿取,费时费力的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座上方设置有若干组弹簧,若干组所述弹簧支撑连接有下模片,所述下模片与下模座为配合结构;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下模片,下模片与下模座内部模型相同,并且彼此之间设置有弹簧,每次冲压进行时,上压模都先压下模片,经过弹簧缓冲后再压入下模座内,进而防止每次冲压至上压模直接撞击下模座造成下模座损坏,加工精度不准确的效果,并且即使下模片损坏,也方便更换,成本低廉,提升了冲压模具的耐用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模板两侧下方均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在套筒内移动,达到了进气和排气的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板下方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另一端连接有缓冲垫;导向杆可以为冲压模具上行和下压时提高导向效果,避免了垂直度不精确造成加工工件不到位,同时缓冲垫可以在每次上模板下压后,避免直接撞击下模板造成损坏的可能,具有一定缓冲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位于下模板上方,所述套筒顶部一侧设置有单向阀;每次冲压模具上行时,套筒跟随上行,活塞板在套筒内部抽气,外部空气从单向阀进入,在冲压模具下压时,套筒下压,活塞板对套筒内抽的空气进行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威汽车零部件(盐城)有限公司,未经爱驰威汽车零部件(盐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0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充磁功能的螺丝刀
- 下一篇:一种出气端锥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