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毯式育种软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50702.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代保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陵县美林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9/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高照 |
地址: | 434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育种 软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毯式育种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毯式育种软盘,包括盘体本体、延伸板和支撑条,所述盘体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育秧区,且盘体本体的内部底部开设有育秧底,所述育秧底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隔条,且分隔条的两端均设置有引水道,所述引水道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延伸板固定开设于盘体本体的左右两端,且延伸板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手握槽,所述手握槽的内部设置有摩擦块,所述支撑条安装于盘体本体的背面。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手握槽内部的摩擦块可以增加手间的摩擦力,从而不会让使用者在握持中打滑,保证盘体本体本体的稳定性,加固板可以增加盘体本体底部四角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毯式育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毯式育种软盘。
背景技术
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具有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返青快的特点,该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递增,现已成为核心栽培技术,此技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提倡秋施肥、秋整地、秋备床土、秋作床,采用高台育秧,这样可以缓解春季作业农时紧张的矛盾,并利用土壤的风化、冻融作用,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
现有的毯式育种软盘只是靠其底部进行排水,排水效果不是很佳,同时,软盘的底部没有支撑的结构辅助,支撑效果不好,容易变形。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毯式育种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毯式育种软盘,具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盘体本体、延伸板和支撑条,所述盘体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育秧区,且盘体本体的内部底部开设有育秧底,所述育秧底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隔条,且分隔条的两端均设置有引水道,所述引水道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延伸板固定开设于盘体本体的左右两端,且延伸板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手握槽,所述手握槽的内部设置有摩擦块,所述支撑条安装于盘体本体的背面,且支撑条的内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内侧连接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盘体本体的两端固定开设有积液槽,且积液槽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渗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秧底与分隔条之间固定连接,且分隔条之间关于育秧底的内部均匀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秧苗分株放置于育秧底的内部,秧苗的底部放置于限位槽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道之间关于分隔条的中心点相互对称,且引水道的与限位槽相联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余的水分通过引水道之间快速引导至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中央与漏水孔的圆心处位置相同,且限位槽与漏水孔为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秧苗在灌溉后,其多余的水分通过引水道之间快速引导至漏水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板之间关于盘体本体的轴心位置相互对称,且延伸板为矩形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握住延伸板的手握槽上,通过手握槽内部的摩擦块可以增加手间的摩擦力,从而不会让使用者在握持中打滑,保证盘体本体本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板和支撑脚为一组,共有四组,且加固板之间两两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可以增加盘体本体底部四角的稳定性,支撑脚可以增加加固板与盘体本体的结构性,支撑脚可以提高其支撑效果,防止其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液槽与渗水孔为一体成型,且渗水孔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陵县美林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陵县美林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0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