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7908.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9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帅;孙凤翔;谢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文姣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装式吸能盒 组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及车辆,其中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包括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为铝合金挤压成型件,吸能盒本体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过盈配合地设置在前纵梁的前端内,吸能盒本体与前纵梁的前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避免吸能盒本体和前纵梁之间出现缔结不良或震动异响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纵梁限位的问题,通用性好且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少撞击力对车体纵梁的损害,既可以提高车身的被动安全性,又能降低维修成本。
当下随着汽车行业更高的碰撞标准的采行和轻量化目标以及减少碰撞产生的维修费用等目标的要求,吸能盒作为提高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的部件,成为汽车行业开发中实现碰撞性能等目标要求中的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一般情况下,汽车行业通用的吸能盒材料为钢制或铝制,安装在纵梁上的方式为端板式或插入式,从材料上看,钢制材料的吸能盒在行业内发展的比较成熟,钢制材料的吸能盒一般为端板式安装,缺点是一般只能是通过折断变形来吸收碰撞,要求吸能区域较大,铝制吸能盒的安装方式一般为端板式或插入式均可,并且有一定的轻量化效果,可以通过压溃的形式来吸收碰撞能量,可以减少吸能区的空间,但是对铝材的翻边焊接工艺以及安装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避免吸能盒本体和前纵梁之间出现缔结不良或震动异响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纵梁限位的问题,通用性好且节省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包括:
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铝合金挤压成型件,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过盈配合地设置在前纵梁的前端内,所述吸能盒本体与所述前纵梁的前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装式吸能盒组件,由于吸能盒为铝合金挤压成型件,在碰撞时通过压溃的形式来吸收碰撞能量,可以极大限度地保证碰撞区域的吸能溃缩空间,质量轻,经济性好;通过将吸能盒本体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过盈配合地设置在前纵梁的前端内,吸能盒本体的后端与前纵梁的前端紧密配合,吸能盒本体的后端与前纵梁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不存在间隙,避免了吸能盒本体和前纵梁之间出现缔结不良或震动异响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纵梁限位的问题;吸能盒本体上设置有螺栓孔,前纵梁上对应地设有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穿过吸能盒本体上的螺栓孔和前纵梁上的螺栓孔以将吸能盒本体和前纵梁固定,安装固定方式简单,限位结构少,节省了成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吸能盒本体的尺寸与形状,以使得吸能盒本体可以适应不同的车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装式吸能盒组件,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避免吸能盒本体和前纵梁之间出现缔结不良或震动异响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纵梁限位的问题,通用性好且节省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盒组件还包括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的前端左侧或右侧的内壁上,所述弹性钢片通过弹性力在左右方向上压紧所述吸能盒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弹性钢片采用高强度钢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弹性钢片的厚度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7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瘫防摔平衡训练器
- 下一篇: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