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病人起身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0973.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2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费瑞芝;龚瑞;郭晓;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A61G7/0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病人 起身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病人起身报警装置,包括设于病人背部身下的压板、底面固定设于床上的支撑板,压板的中设有底部开口的腔体,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裙边,裙边嵌设于腔体中;支撑板的顶面与腔体的内侧面之间分布设有第一弹簧,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箱体,箱体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有第三金属片;还包括电源、与电源串联连接的警报器,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报警时所述第三金属片同时与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不改变现有病床的基础上,实现起身报警的功能,安装也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医用病人起身报警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一些老年病人和幼儿患者,自理能力差,在意识不清或者特殊情况下很容易擅自起身,更有甚者会离开病床,继而造成摔倒、注射针头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但是一个病区的医护人员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24小时全程看护,因此缺少一个能够就在患者擅自起身或者离开病床时能够报警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医用病人起身报警装置,包括设于病人背部身下的压板、底面固定设于床上的支撑板,所述压板的中设有底部开口的腔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裙边,所述裙边嵌设于腔体中;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腔体的内侧面之间分布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设有第三金属片;还包括电源、与电源串联连接的警报器,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报警时所述第三金属片同时与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警报灯,所述警报灯与电源串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源与第二金属片之间还设有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三金属片的上表面和腔体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分别处于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不改变现有病床的基础上,实现起身报警的功能,安装也十分方便;
2)当患者擅自起床时,身体会离开压板,这时压板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下恢复原状,从而使得第三金属片同时与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接触,即使得电源电源处于通电状态,进而会使得警报器响起、警报灯亮起,及时提醒护士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压板;11、腔体;2、支撑板;21、裙边;22、立杆;3、第一弹簧;4、箱体;41、通孔;5、第一金属片;6、第二金属片;7、第三金属片;8、电源;9、警报器;91、警报灯;92、开关;9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副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0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自动化光盘存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效率高的空气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