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线圈绕组的温度测量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40584.X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孙卫东;张昌特;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25 | 分类号: | H02K11/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线圈 绕组 温度 测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绕组的温度测量结构,包括测温组件、连接管和测温支架,电机包括若干线圈绕组和一汇流环;测温组件包括线缆和传感器,连接管具有一两端贯通的内腔,传感器固定于连接管的一端,线缆的一端与传感器连接,线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管的内腔并伸出,线缆的另一端用于与温度信号接收单元连接;测温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安装部,安装部与汇流环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上,连接管的一端用于插入至两个相邻线圈绕组之间以使传感器进行测温。该测温支架避免测温支架与线圈直接接触,消除了绝缘失效风险,而且安装便捷,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增加温度测量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组的温度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人将新能源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传统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汽车这场变革中,混合动力汽车由于综合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诸多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轴式永磁同步电机(以下简称为电机)的轴向距离短、功率密度高,广泛地应用在对电机轴向空间和自重要求极高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上。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温度较高,为了保证电机内各个零部件能够安全正常工作,需要在电机内布置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如图1所示,测温组件1一般包括传感器11和线缆13,线缆13从连接管12穿过。同轴式电机在运行时,线圈3中间位置的温度最高,如图2所示,将测温组件1 的传感器11放置两个线圈绕组2之间的中间位置。
目前不少方案是用扎带或者绑带将测温组件1固定在线圈绕组2上。这种方法要求人工依次绑扎扎带,装配效率很低;另外,测温组件1的传感器11在线圈绕组2之间的定位也难以保证。
图3所示的方案是采用一种C型支架4来固定测温组件1。首先将测温组件1装配在C型支架4上,C型支架4通过卡槽直接装配在线圈绕组 2的线圈3上。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受限于线圈绕组2之间的间隙大小。由于线圈绕组2之间的间隙很小,除安装测温组件1外,往往不具备安装C 型支架4的空间;另外,由于C型支架4需要直接和线圈3直接接触,存在着漆膜损坏的风险,可能导致绝缘失效。
还有一些方案是将测温支架安装在电机旋转变压器定子或者高压绝缘座上。这些方案不能灵活调整测温组件1的安装位置,同时也不利于测温组件1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支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在电机线圈绕组中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线圈绕组的温度测量结构,用于测量电机相邻线圈绕组之间的温度,包括测温组件、连接管和测温支架,
所述电机包括若干线圈绕组和一汇流环,所述汇流环为圆环形,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汇流环的环形区域周向地连接成一圆环立柱结构,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线缆和传感器,所述连接管具有一两端贯通的内腔,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管的内腔并伸出,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用于与温度信号接收单元连接;
所述测温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汇流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用于插入至两个相邻所述线圈绕组之间以使所述传感器测定电机相邻线圈绕组之间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线缆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线缆连接部用于连接线缆,所述限位部用于限位固定所述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连接部为线缆通孔,所述线缆从所述线缆通孔穿过并连接在所述线缆通孔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线缆通孔上,所述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从所述线缆通孔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所述线缆通孔的孔径结构形成所述限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0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