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36132.4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效乾;卢飞;施小航;江磊;李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钛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68 | 分类号: | G01R31/68;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桩黏连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阻后连接在第一开关的端部,所述光耦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阻后连接在第二开关的端部,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电性连接在充电桩不同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电性连接在直流电路上,所述直流检测电路上设置有检测端口,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之间还连接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的输入端相对。本实用新型充电桩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开与闭,直流电压与充电桩的交流电压共同作用在光耦上,通过检测光耦上检测端口的电信号,能够判断充电桩的黏连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为了增加其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为了维持同样或者更快的充电速度,充电电流必然越来越大。在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时,一旦出现黏连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充电桩电路黏连的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的正极端通过第一电阻后连接在第一开关的端部,所述光耦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阻后连接在第二开关的端部,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电性连接在充电桩不同的输出端,所述光耦电性连接在直流电路上,所述直流电路上设置有检测端口,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之间还连接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的输入端相对。
优选地,所述直流电路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与第三电阻、光耦串联后接地。
优选地,所述光耦的输入侧与直流电源输出端相对,所述光耦的阴极端与接地端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均电性连接在控制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黏连检测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充电桩输出端口输出交流电,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开与闭,直流电压与充电桩的交流电压共同作用在光耦上,通过检测光耦上检测端口的电信号,能够判断充电桩的黏连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原理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钛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钛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36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排污型真空机
- 下一篇:一种建筑环保用垃圾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