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25787.1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5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谭冰花;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强 |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能结构,涉及汽车安全领域。该吸能结构安装在汽车前保横梁与前保蒙皮之间,用于吸收与行人腿部碰撞时产生的能量。该吸能结构包括:壳体、加强片、弱化孔,壳体和加强片由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弱化孔设置在壳体的前、后表面和上、下表面,加强片设置在壳体内部,加强片上设置有弱化孔,弱化孔利于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受压溃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结构不仅可以吸收与行人腿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减轻行人腿部因事故收到的伤害,而且占用空间小,质量轻,易于生产和安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的安全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了车内的乘客,也包括了与车辆相碰撞的行人。据调查显示,在非致命的车辆与行人碰撞交通事故中,小腿损伤占40%。因此,通过在车辆前部设置吸能装置,可以降低车辆与行人碰撞过程中对行人腿部及膝关节造成的伤害,对于降低事故损失及受害人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相关技术中,吸能装置主要使用吸能泡沫,吸能泡沫在与行人腿部碰撞时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吸收腿部碰撞能量,降低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吸能泡沫在碰撞过程中易发生位移,导致未能有效吸收能量;吸能泡沫占用空间大,限制了车型整体设计;碰撞中吸能泡沫的可压缩形变量小,能够吸收的碰撞能量较小,对行人腿部的保护不充分;低速碰撞过程中对车辆的保护作用较小,车辆自身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吸能结构,可更好地在车辆意外碰撞中保护行人腿部。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壳体和多个加强片;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弱化孔;
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加强片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每个所述加强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加强片2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具有多个圆形弱化孔,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多个矩形弱化孔,其中所述前后方向即为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其中在所述前表面和/或所述后表面,所述多个圆形弱化孔单排横向均匀排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其中在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下表面上,所述多个矩形弱化孔在同一平面上双排横向均匀排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每两个所述圆形弱化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片,每两个相邻所述加强片之间距离为定值,每个所述加强片的厚度为1-1.5mm,每个所述加强片上设置有加强片弱化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强片弱化孔为矩形,每个所述加强片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加强片弱化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的厚度为0.5-1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表面上具有的多个圆形弱化孔中至少有一个由安装孔取代,所述壳体由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前保横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前表面上具有的多个圆形弱化孔包括至少一个半弱化孔,每个所述半弱化孔包括共圆心的小弱化孔和沉孔,所述沉孔围绕所述小弱化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5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墙体建筑材料用的混合喷涂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印刷纸张用印痕切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