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21888.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车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晴隆心间茶业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B07B1/24;B07B1/46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毕雅凤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属于黄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筒,所述筒体和导热筒之间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导热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筛桶,所述筛桶上设置有密封门,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电机带动刷子转动来对筛桶内的茶叶进行翻动和打散,使得结团的茶叶分离,同时使分离后的茶叶受热均匀水分蒸发全面和快速,另外分离后的茶叶以及茶叶本身所含有的碎茶以及粉尘通过筛桶被筛分至筒体内,进而提高了黄茶的提香效果以及黄茶最终成品的品质,满足了企业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香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属于黄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茶叶经过提香可以降低干茶的含水量,提高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涩味,改善茶叶味道,尤其适合经过冷藏的茶叶,在出库包装之前最好进行一下复火提香,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品质;
现有的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不能对较湿结团的茶叶进行分离,特别是一些库存内受潮需要再次提香的茶叶,陈旧堆积的茶叶易结成团,在提香时并不能对其进行分离,需要人工进行分离,使用不便,而且现有的提香设备一般是静置烘烤茶叶中的水份,因此也无法对茶叶中的碎渣和粉尘进行筛分,无法提升茶叶的品质,不能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分离结团茶叶且不能筛分茶叶残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黄茶的加工用提香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筒,所述筒体和导热筒之间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导热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筛桶,所述筛桶上设置有密封门,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筛桶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搅拌刷,所述固定框和筒体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内齿环、副齿轮和主齿轮,所述内齿环位于筒体靠近固定框的一侧,所述副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副齿轮对称设置在固定框靠近筒体的一侧,且副齿轮与内齿环相啮合,所述主齿轮设置在转轴的外侧,且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隔离罩、排出管和三角块,所述隔离罩设置有两个,所述隔离罩对称设置在筒体上,且隔离罩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导热筒的内部,所述排出管设置有两个,所述排出管对称设置在筒体的底部,所述排出管的两侧皆设置有三角块。
优选的:所述筒体远离固定框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排汽口。
优选的:所述内齿环通过轴承与筒体转动连接,且内齿环上设置有润滑涂层。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侧设置有隔温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晴隆心间茶业农业有限公司,未经晴隆心间茶业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18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钢管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地质勘探用防坍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