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配置空肠营养的三升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20304.9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3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苏莹;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郑勤振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配置 空肠 营养 袋装 | ||
一种自动配置空肠营养的三升袋装置,包括配料袋、三升袋和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流出口与配料袋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流出口与三升袋连接,所述配料袋上设置有用于注入营养液的第一注入口,所述三升袋上设置有用于把营养液注入输液器的第二注入口,所述配料袋上还设置有可向三升袋内注入无菌气体的气压调节阀,所述气压调节阀带有可被注射器插入的柔性接口。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三升袋的接口处反复抽扎造成污染,代替了人工反复抽吸营养液后再人工打进三升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卫生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配置空肠营养的三升袋装置。
背景技术
三升袋是临床上常用的肠外营养制剂,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比例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按要求配制于3L营养袋中,然后将其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机体参与血循环。这种全合一营养液的配制方式消除了传统配制方式的弊端,使各种营养底物搭配更合理,能在同一时间将各种营养物质输入体内,降低了某些高渗液体的渗透压及刺激性,降低了细菌污染与空气栓塞的发生率,由于三升袋内剂量较大,输入时间较长,其内部的营养液容易沉降,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空肠营养是用小肠镜将一根管子从口腔直接插到空肠,然后从管子注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的营养。病人从空肠营养管里打能全素(粉状),要用温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好后,灌入三升袋中然后用三升袋的输液器连接空肠营养管输注。
公开号为CN10594338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升袋挤压器,包括后侧板、前侧板、挤压块和驱动组件;所述前侧板连接于后侧板并与后侧板之间形成可放置三升袋的空隙;所述挤压块以能够伸进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空隙内的方式活动连接于前侧板;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前侧板用于驱动挤压块往复运动进而对放置于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空隙内的三升袋进行反复的挤压;本发明的三升袋挤压器,能够不停的挤压三升袋,保持三升袋内营养液的均匀,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看护,实用性强,使用性能好。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现目前向三升袋灌能全素的过程,是用注射器一次次的抽了之后在打进三升袋里,这样三升袋的接口处反复抽扎容易造成污染,另外因为能全素为粘稠状,所以抽吸也很困难,人工反复抽吸后再人工打进三升袋,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配置空肠营养的三升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配置空肠营养的三升袋装置,包括配料袋、三升袋和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流出口与配料袋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流出口与三升袋连接,所述配料袋上设置有用于注入营养液的第一注入口,所述三升袋上设置有用于把营养液注入输液器的第二注入口,所述配料袋上还设置有可向三升袋内注入无菌气体的气压调节阀,所述气压调节阀带有可被注射器插入的柔性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出口设置于配料袋的下部,所述第一注入口设置于配料袋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出口和第一注入口均设置于配料袋的上部,所述第一流出口连接有插入配料袋内底部的吸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调节阀包括外接口、流量调节盘和内接口,所述外接口可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内接口与三升袋相连接,所述流量调节盘可转动地设置于外接口和内接口之间,所述外接口内部设置有支撑盘和旋转轴,所述支撑盘外圆侧与外接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支撑盘圆心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量调节盘的圆心处,所述内接口的内部设置有紧贴流量调节盘底面的限流盘,所述限流盘的外圆侧与内接口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限流盘上设有限流孔,所述流量调节盘上设有与限流孔相对应的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外壁设置有与流量调节盘相连接的转动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外接口或内接口上设有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0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滚轴式筛分机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螺旋式制粒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