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7655.4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5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马荣田;顾忠良;郭小雄;马超锋;欧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6 | 分类号: | B28C5/06;E04G21/02;E02D15/0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李志起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混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包括混流器本体,所述混流器本体包括外套体和内套体,所述内套体处于外套体内部;所述内套体上设有连通孔,所述外套体上设有连接开口。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混流器,可以同时被供给粉体速凝剂和液体速凝剂,可以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湿喷系统可以应用在软岩渗水地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
背景技术
湿喷工艺,尤其是在无碱液体速凝剂逐渐趋于成熟的发展后,由于具有良好的均质性和耐久性,降回弹量和低粉尘浓度,绿色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
但传统的湿喷工艺只能配套应用液体速凝剂,主要适用于硬岩无水地段,局限性很大,因为液体速凝剂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较慢,对于喷层较厚的软岩和渗水地段不能快速成型,回弹极大,效果不佳。
所以为了使得湿喷工艺能够应用在软岩渗水地段,就需要对湿喷工艺涉及的湿喷系统进行设备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湿喷工艺能够应用在软岩渗水地段的新型混流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包括混流器本体,所述混流器本体包括外套体和内套体,所述内套体处于外套体内部;所述内套体上设有连通孔,所述外套体上设有连接开口。
所述外套体内壁与内套体外壁间隔分布形成混料空腔,所述混料空腔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把混料空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所述连接开口包括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与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孔与第二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空腔与粉体速凝剂供给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二空腔与液体速凝剂供给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在混流器靠近混凝土供给设备一侧布置;所述第二空腔在混料器上靠近喷嘴一侧布置。
所述内套体与外套体的内壁上都设有混料凸起。
所述连通孔倾斜设置。
各个所述连通孔在内套体上错位分布。
所述第一进料孔或者第二进料孔上设有连接结构。
所述外套体上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孔和多个第二进料孔。
所述内套体出口处设有沟槽管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喷系统用的混流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混流器,可以同时被供给粉体速凝剂和液体速凝剂,可以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湿喷系统可以应用在软岩渗水地段。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通孔与混料凸起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混流器、11、外套体,12、内套体,13、连通孔,14、连接开口,15、分隔板,16、分流板,17、混料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7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动平衡的锁紧螺母
- 下一篇:一种金属零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