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03058.6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斌;张引龙;窦新生;王瑞龙;刘伟;段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11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向 旋转 伸缩 导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导流管和用于安装伸缩导流管的多向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砼导流装置利用多向旋转机构与伸缩导流管的配合,调整伸缩导流管的角度以及长度,便可将混凝土输送到基坑范围内需要混凝土作业的不同位置,能够快速地完成深基坑范围内所有混凝土作业,混凝土运输车停靠在基坑任意位置都可以。本实用新型的砼导流装置可适用于深基坑内混凝土作业,其制作简单,避免了泵送混凝土的高额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省了人工和工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内混凝土作业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深基坑施工的一种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深基坑内混凝土作业越来越常见。常规的深基坑内混凝土施工均采用泵送的方式完成混凝土作业,因为普通的溜槽无法全面覆盖基坑范围内的混凝土施工,需多次调节溜槽的长度以及移动溜槽的位置,操作过于麻烦且容易造成混凝土作业不连续,进而导致出现质量隐患;而通过泵送混凝土的作业方式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相比自卸混凝土施工,泵送混凝土的作业方式效率更慢。
因此,为了节省了施工成本、人工和工时,提高施工效率,需要设计出一种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混凝土运输车只需停靠在基坑边任意位置,通过该装置便可覆盖基坑内的全部混凝土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多向旋转及伸缩的砼导流装置,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导流管和用于安装伸缩导流管的多向旋转机构。所述伸缩导流管由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管组成,可自由伸缩满足不同的长度需求。利用多向旋转机构与伸缩导流管的配合,调整伸缩导流管的角度以及长度,便可将混凝土输送到基坑范围内需要混凝土作业的不同位置,能够快速地完成深基坑内混凝土作业,降低施工成本,节省人工和工时,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多向旋转机构包括Y向固定杆、旋转架和Z向转轴,所述Y向固定杆与Z向转轴为钢棒,所述旋转架包括Y向套筒、Z向套筒和用于连接Y向套筒与Z向套筒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Y向套筒和Z向套筒焊接。所述Y向套筒外套于Y向固定杆并可绕Y向固定杆的轴线转动,所述Z向转轴可转动地内套于Z向套筒中;所述Y向固定杆上设置有对Y向套筒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件,可以通过在Y向固定杆上对应位置设置限位孔,并在限位孔内插设限位件(包括限位销、限位螺钉等等)来实现对Y向套筒的轴向限位;这里的Y向是指沿Y向设置的,Z向同理;
所述伸缩导流管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伸缩导流管通过安装架安装在Z向转轴上,所述安装架包括用于连接伸缩导流管的连接部和用于连接Z向转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供Z向转轴穿设的通孔,所述连接部与伸缩导流管焊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对Z向转轴进行锁定的锁紧件。所述安装架的设置位置靠近伸缩导流管的进料端。
使用时,将Y向固定杆下端锚固到基坑边来实现多向旋转机构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伸缩导流管安装到Z向转轴上,利用Z向转轴的转动可带动伸缩导流管进行立面转动,同时,Y向套筒本身可以绕Y向固定杆的轴线转动,通过Y向套筒的转动又可以带动伸缩导流管进行平面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旋转机构可以带动伸缩导流管进行空间旋转,有利于快速地向基坑范围内不同位置输送混凝土,能够快速地完成深基坑内混凝土作业,降低施工成本节省人工和工时,提高施工效率。可以人工调节伸缩导流管的旋转情况。
进一步,所述Y向固定杆与Y向套筒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Z向转轴与Z向套筒之间设置有轴承。可将轴承直接外套在Y向固定杆和Z向转轴上。通过设置轴承可以减少转动摩擦,有利于转动的平稳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3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