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雨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99443.8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3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增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1/00;E03F5/10;E03B3/02;A01G9/02;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雨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中央绿化带、行车道、行人道、管道机构、污水处理机构和喷灌机构,中央绿化带包括蓄水池、渗水层和土壤层,污水处理机构包括管道、滤水池、过滤装置、出水管和蓄水箱,管道下端固定连通有一滤水池,使得蓄水池中的雨污水沿管道进入到滤水池内部;滤水池内部设置有一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固接于滤水池的内周面上,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滤水池侧周面底部设置有一通孔,通孔处设置有一与滤水池内部连通的出水管一,出水管一的另一端连通有一蓄水箱。本申请具有对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并循环利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染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雨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近年来,新建城区排水管网大多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但因历史等原因,国内外老城区仍保留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不仅承担着城市生活污水的输送和排放,同时也是降雨径流的排出通道,即城市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双重通道。降雨后,合流制管道内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管道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时,多余的部分雨污混合水将翻过溢流井/截流井等方式排水受纳水体而造成污染,这部分混合污水称为合流制管道溢流(CSO)。合流制管道溢流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其中一些地区的COD、SS等主要污染物远高于生活污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好的雨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并循环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雨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中央绿化带、行车道、行人道、管道机构、污水处理机构和喷灌机构,中央绿化带包括蓄水池、渗水层和土壤层,污水处理机构包括管道、滤水池、过滤装置、出水管和蓄水箱,蓄水池下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一通孔,管道固定穿设与通孔中,且管道的尺寸与通孔尺寸相适配,管道下端固定连通有一滤水池,使得蓄水池中的雨污水沿管道进入到滤水池内部;滤水池内部设置有一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固接于滤水池的内周面上,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层;滤水池侧周面底部设置有一通孔,通孔处设置有一与滤水池内部连通的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一蓄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可选的,蓄水池为中空矩形,且沿所述中央绿化带长度方向进行构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的体积应根据当地最大降雨量进行构造,从而蓄水池可在强降雨天气下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提高市政道路应对特殊天气情况时的能力。
可选的,渗水层可采用渗水混凝土材料进行构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在静置过程中,土壤层中的雨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渗水层进入蓄水池中,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且渗水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可以使得土壤层留存于渗水层的上方,从而保持土壤层的完整性
可选的,行车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沥青层、吸水层以及路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层可有效防止阳光照射及车辆行驶对下方吸水层和路基层的破坏,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吸水层可采用材质较为粗糙的沙土进行铺设,沙土可过滤掉部分雨水中的杂质,且雨水可被吸水层所吸收,对下方的路基层起到防水的功效;路基层起到了支撑沥青层和吸水层的作用,使得行车道具有整体性,从而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可选的,行人道的上表面设置有嵌草砖,行人道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水井,排水井为中空圆柱形,排水井上表面与嵌草砖上表面平行,且排水井下部固定穿设于嵌草砖的结构中,排水井下方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固定连通于滤水池的外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草砖铺设的空隙较大,空隙中可种有青草,能够提高人行道的渗水性能,在强降雨时能够加快人行道上雨水的向下渗透,加速雨水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顺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94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