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97255.1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鲲鹏;鲁志勤;马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19/02 | 分类号: | G21C19/02;A47L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郭方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组件 上管座 区域 异物 打捞 吸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包括连接头以及与所述连接头连接的三角筒;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连接头的底壁设有贯穿其相背侧面的通孔;所述三角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其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腔;所述三角筒的顶部设于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外周且所述通腔与所述通孔对应联通;所述三角筒的至少一侧壁设有进水孔。该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可快速对准异物区域定位,并有效限制异物在打捞过程移动问题,配合水下吸尘器可将异物打捞出燃料组件,避免异物对燃料组件造成影响,提高燃料组件运行稳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燃料组件异物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
背景技术
大修换料期间中,在相关组件倒换过程中,发现配插控制棒的燃料组件上管座存在异物。由于控制棒星型柄将上管座分割成16个方位、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区域。这些三角形区域面积小,有一定的深度,底部是燃料组件上管座,打捞时稍有不慎异物可能掉落至燃料组件内部致异物无法取出。常规打捞方法难以对该三角区域进行打捞。
常规打捞方法包括:
方法一:重锤
依靠粘性粘取水池底部片状及较轻的异物。缺点:重锤体积较大,无法适用于面积较小且有一定深度的区域。
方法二:水下(电动)夹钳
主要采用电动夹钳夹头对异物进行夹取,夹取异物为体积较大、有一定厚度的异物。缺点:电动夹钳本体体积较大,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夹头无法夹取体积、厚度较小的异物。
方法三:磁铁
依靠磁性用于吸取铁质异物。缺点:只能打捞铁质异物,发现的异物不是铁质,无法用磁铁打捞。
方法四:水下吸尘设备
通过水泵吸取直径小于40mm,重量小于200g的剥落碎片、细小的零件螺栓。缺点:水下吸尘的吸头直径较大,与燃料组件配插的相关组件发生干涉,无法近距离靠近燃料组件上管座进行吸取异物。
以上方法为常规的异物打捞工具,但是在配插控制棒的燃料组件上管座打捞异物工具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燃料组件上管座区域异物打捞吸头,包括连接头以及与所述连接头连接的三角筒;
所述连接头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连接头的底壁设有贯穿其相背侧面的通孔;所述三角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其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腔;
所述三角筒的顶部设于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外周且所述通腔与所述通孔对应联通;所述三角筒的至少一侧壁设有进水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包括筒状主体,所述筒状主体上壁缘设有与水下吸尘器配合的环状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外周设有至少一个耳轴。
优选地,所述环状定位部的直径为77mm,所述筒状主体的直径为63.5mm。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的长度为80-90mm。
优选地,所述三角筒的长度为240-260mm。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三角筒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5mm,底边为14mm。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三角筒均为金属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7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