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94146.4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3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任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旭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06;B32B27/4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陈烨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节能型 聚氨酯 夹层 汽车 挡风玻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包括外玻璃,聚氨酯层一侧与外玻璃的内侧连接,镀银涂层设置在聚氨酯层的另一侧,内玻璃一侧与镀银涂层的一侧连接,亲水膜设置在内玻璃的另一侧,连接件设置在外玻璃和内玻璃的夹层内部两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层玻璃中间设置聚氨酯层,增加了玻璃的隔热、隔音和缓冲减震性能,设置镀银涂层能够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且不影响透光度,同时,水能够在亲水膜上迅速铺展,形成均匀的水膜,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挡风玻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一种透明度、强度及硬度都很高,不透气的物料,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的玻璃,主要是用来封闭、采光,而起不到很好的隔热保温、隔音降噪、防眩光、防结露与雾化、抗冲击等效果。随着汽车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续航能力、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玻璃已从过去单纯作为采光材料,逐渐向安全、保温隔热、隔音降噪、控制光线等方向发展。
目前,现有的汽车挡风玻璃的隔热、隔音和缓冲减震性能一般,车内的内饰被紫外线长时间的照射,造成损坏,且在车内外温差较大时,挡风玻璃上易产生雾气,影响驾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通过在两层玻璃中间设置聚氨酯层,增加了玻璃的隔热、隔音和缓冲减震性能,设置镀银涂层能够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且不影响透光度,同时,水能够在亲水膜上迅速铺展,形成均匀的水膜,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其包括:
外玻璃;
聚氨酯层,一侧与所述外玻璃的内侧连接;
镀银涂层,设置在所述聚氨酯层的另一侧;
内玻璃,一侧与所述镀银涂层的一侧连接;
亲水膜,设置在所述内玻璃的另一侧;
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玻璃和所述内玻璃的夹层内部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玻璃和所述内玻璃均是截面为扇形的钢化玻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聚氨酯层由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玻璃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玻璃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亲水膜由亲水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节能型聚氨酯夹层汽车挡风玻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由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具体使用时,外玻璃用于物理隔挡,聚氨酯层用于连接外玻璃和内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聚氨酯层由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绝热性和更小的压缩变型性,且提高玻璃的隔热、隔音和缓冲减震性能,设置的镀银涂层能够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同时不影响透光度,内玻璃用于提高强度,亲水膜用于除雾,连接件用于对外玻璃和内玻璃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层玻璃中间设置聚氨酯层,增加了玻璃的隔热、隔音和缓冲减震性能,设置镀银涂层能够提高玻璃的隔热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且不影响透光度,同时,水能够在亲水膜上迅速铺展,形成均匀的水膜,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旭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旭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4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