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93445.6 | 申请日: | 202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5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郭路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路娣 |
| 主分类号: | G04G17/08 | 分类号: | G04G17/08;G04G17/02;G04G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ai 智能 闹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端面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端面安装有充电指示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当需要对外壳的后端进行操作使用时,相反方向拉动把手,此时两组第一伸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两组强力磁铁彼此分离,当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移动到预期位置时,对外壳的后端进行操作使用,当操作结束后,松开两组把手,两组第一伸缩弹簧受自身弹力作用,抵住两组强力磁铁做相向运动,当两组强力磁铁彼此吸附时,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合闭,此时无法意外碰触外壳的后端,通过设置的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能够防止意外碰触按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I智能闹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
背景技术
嵌入式AI,是一种让AI算法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技术概念,它的作用就是能让音箱、手机、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在不联网的情况下实时完成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控制等功能,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嵌入式AI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为其中之一。
现有的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后端设置有多组按钮设备,实际使用时,意外碰触按钮设备时,会改变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原有的设置,为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的使用带来不便,其次,使用USB插口对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进行充电时,意外拉扯连接电线,会使USB插口与USB插头断开,导致充电终止,为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的防护使用带来不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具备防止意外碰触按钮设备、防止USB插口与USB插头意外拉扯断开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防止意外碰触按钮设备、防止USB插口与USB插头意外拉扯断开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闹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端面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端面安装有充电指示灯,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USB插口和防扯管,所述USB插口的内部安装有USB插头,且USB插头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电线,所述外壳的后端安装有六组调节按钮、蜂鸣报警器、电池盖、音量拨动键、电源开关、第一防触漏板、第二防触漏板、两组固定板和扬声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的一端分别贯穿两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的一端均安装有限位板,且两组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把手,两组所述固定板的相向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且两组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均安装有强力磁铁,并且两组所述强力磁铁的相向面接触,两组所述强力磁铁的上部分别与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另一端下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均与外壳的后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限位板的竖截面尺寸大于第一防触漏板和第二防触漏板与两组固定板贯穿处的竖截面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防扯管的内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防扯管的内部侧壁设置有两组内置凸型槽,且两组所述内置凸型槽的开口处均固定安装有盖板,并且两组所述盖板的上部均贯穿安装有两组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抽拉板,两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凸型卡板,两组所述凸型卡板的一端位于通槽的内部,两组所述凸型卡板的一端侧壁与USB插头的后端接触,两组所述盖板和两组所述凸型卡板之间均安装有第二伸缩弹簧。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二伸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尘网。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路娣,未经郭路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3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人脸识别装置
- 下一篇:卡车线缆连接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