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92799.9 | 申请日: | 202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6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孔洁;庞茹月;邹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生地 下部 研究 取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属于取样器技术领域。该取样器包括打击盖、取样筒和固定环,所述打击盖的内底壁活动设置有取样筒。通过设置第一半圆管,使其通过与第二半圆管的可拆卸连接,便捷装置的组装拆卸,进而通过其均为一端外壁长,内壁短,另一端外壁短,内壁长,且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底端分别与第一半环形破土刀头和第二半环形破土刀头对应连接,使其有效匹配合破土刀头的使用,减少破土阻力,进而在取花生地下部过程中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保持完整土柱,保证完全(根系、根瘤、荚果)取样,加强其取样效果,同时取样筒容量有限,并通过刻度线的作用,有效提高其取样的均匀性,进而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样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
背景技术
植物地下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接触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关键部位,其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作物地上部生长与产量的形成,花生少见的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且具有根瘤固氮作用,且其荚果、根瘤均位于地下部,传统的研究或采样方法难以满足花生地下部根系、荚果、根瘤等综合研究的需求。
目前,在进行花生根系研究时,一种方式是利用盆栽或筒栽等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限制花生地下部生长,导致其生长状态与田间自然状态不一致,结果代表性不强;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挖根或土钻采样,然而直接挖根费时费力工作量大,且容易因根区挖掘面积和体积不一致,导致根系采集量不一致,影响研究结果。另外,作为直根系的花生,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十字线区域根量较多,十字线交叉区域根量较少,影响土钻取样的均匀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具备携带方便、拆卸容易、取样均匀一致和成本低的优点,以解决一般取样器不具备携带方便、拆卸容易、取样均匀一致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包括打击盖、取样筒和固定环,所述打击盖的内底壁活动设置有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外壁活动设置有固定环;
所述取样筒包括第一半圆管、第二半圆管、刻度线、第一半环形破土刀头和第二半环形破土刀头,所述取样筒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半圆管,所述第一半圆管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第二半圆管,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一半圆管底端设置有第一半环形破土刀头,所述第二半圆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半环形破土刀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击盖的顶部设置有横杆,且横杆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圆形套管,且圆形套管与取样筒的中垂线相重合,且圆形套管活动套接固定于取样筒顶端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一端内壁长,外壁短,另一端内壁短,外壁长,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件,且弹簧件的一端设置有磁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样筒为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且取样筒包括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且第一半圆管与第二半圆管活动卡接,且第一半圆管与第二半圆管顶端均嵌入设置在圆形套管的内壁,且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与圆形套管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均为一端外壁长,内壁短,另一端外壁短,内壁长,且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底端分别与第一半环形破土刀头和第二半环形破土刀头对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可拆卸固定于取样筒外侧所设凹槽处,包括内壁和外壁,且固定环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的形状大小相互匹配,且固定环通过磁铁与凹槽贴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生地下部研究取样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2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