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5830.6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4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真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461;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瑞之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14 | 代理人: | 廖夏林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出水口与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沉淀池的污泥口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与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底部进泥口连接,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的进水口,缺氧反硝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好氧硝化池的进水口,好氧硝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的污泥口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的池底,好氧硝化池通过硝化液回流泵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本化工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将微电解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法是煤化工废水中酚类污染物减毒减量的主要途径。然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在难降解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抑制条件下。煤化工废水含有的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如含氮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长链烷烃类化合物对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或干扰性抑制等作用,严重影响酚类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如何强化或优化生物处理工艺,提高工艺的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稳定性,是实现煤化工废水高效处理与达标排放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将微电解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水泵、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第一沉淀池、缺氧反硝化池、好氧硝化池、第二沉淀池、硝化液回流泵、第二污泥回流泵、曝气泵和第一污泥回流泵,其中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出水口与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沉淀池的污泥口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与微生物电解反应池的底部进泥口连接,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缺氧反硝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好氧硝化池的进水口,曝气泵安装在好氧硝化池底部,所述好氧硝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的污泥口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的池底,好氧硝化池通过硝化液回流泵连接至缺氧反硝化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工作时,煤化工产生的废水首先集中在调节池内存储,并在调节池中利用生活污水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从而满足微生物电解反应池进水的水质要求,然后通过水泵泵送至微生物电解反应池内,为了缩短污泥驯化时间,微生物电解反应池中接种的活性污泥取自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回流的第一沉淀池的成熟活性污泥,该接种污泥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对煤化工废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在接种污泥的驯化阶段,可以快速提高污泥对煤化工废水有机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并能够实现对有机污染物良好的去除能力。在达到设计进水水质条件后,为进一步提高启动阶段的处理效果,向微生物电解反应池内一次性投加Fe/C复合填料。经微生物电解反应池处理后出水进入第一沉淀池,同时将第一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至微生物电解反应池,以确保微生物电解反应池内污泥浓度。第一沉淀池出水流入缺氧反硝化池和好氧硝化池中,利用缺氧与好氧条件的交替运行培养驯化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实现系统脱氮过程。好氧硝化池后连接第二沉淀池,将污泥经沉淀后回流至缺氧反硝化池,同时进行硝化液回流,促进硝化和反硝化处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电解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所述反应池体内安装有微电解反应柱,反应池体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盘,曝气机安装在反应池体外部且与微孔曝气盘连接,反应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反应池体的侧壁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下方安装有排泥口。实际工作过程中,微电解反应柱启动后,微孔曝气盘同时曝气,利用装填在微电解反应柱内的铁碳填料与污泥和废水进行传质反应,有效降解酚类物质。
优选的,所述微电解反应柱由硬聚乙烯材料制成,微电解反应柱表面和底部均设有均匀的孔隙,微电解反应柱内填充有铁碳填料,以便于铁碳填料与污泥和废水进行传质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真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真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5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外诊断试剂组合式包装袋
- 下一篇:一种印染废水混合反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