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复合节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83194.3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7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利;阳红;刘有海;尹承真;姜忠;李星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Q1/01 | 分类号: | B23Q1/01;B23Q1/38;B23Q11/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孙海博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复合 节流 液体 静压 导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复合节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包括工作台和底座,工作台上设有竖直滑块,底座上设有导轨条,竖直滑块滑动配合在底座与导轨条之间,工作台上设有水平滑块,水平滑块滑动配合在导轨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整体结构对称、布置合理,能够保证导轨高精度的平稳运行;节流效应强,导轨承载力大、刚度高,对节流器要求低,有利于节流器制造;无需在导轨外部安装节流装置,占用空间小,导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采用独立的多个节流器进行调节,油腔间的油压相互影响小,导轨抗干扰能力强;抑制油源脉动、环境扰动和动态切削力等因素对导轨运动精度的影响,提高导轨动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静压支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复合节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
背景技术
液体静压导轨借助外部液体压力源向导轨移动副间隙供给一定静压力的液体,形成一层油膜将移动部件悬浮起来,进而实现无固体直接接触的近无摩擦支承。液体静压导轨具有运动精度高、承载力大、支承刚度高、运动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和精度保持性好等技术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精度磨床、加工中心、超精密车床和超精密飞切机床等各种精密和超精密机床中。
兵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电子和光学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有加工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传统指标的极端制造精度要求,而且对零件表面特定空间频率范围内的加工误差提出了极其苛刻的精度要求。液体静压导轨是精密和超精密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其动态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床的加工精度。
液体静压导轨通过节流器调整油膜压力来实现外部载荷变化时的自适应调节,小孔和毛细管是液体静压导轨的常用节流方式。小孔节流器结构简单,但动态性能差,毛细管节流器动态性能更好,但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
目前,液体静压导轨的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结构受力不均或外部的影响,容易导致导轨的偏载问题,使得导轨运行精度不高。同时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压力普遍通过一个节流器进行调节,为提高液体静压导轨的承载特性,需要对小孔节流器的孔径和毛细管节流器的长径比等节流器关键尺寸进行严格控制,常出现节流器制造困难、安装所需空间大或容易堵塞等问题。此外,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膜压力在油源脉动、环境扰动和动态切削力等干扰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波动,单个节流器对油膜压力波动的抑制能力较弱,导致超精密机床的动态性能难以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复合节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解决现有静压导轨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差的问题,同时降低节流器的制造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串联复合节流闭式液体静压导轨,包括工作台和底座,工作台上设有竖直滑块,底座上设有导轨条,竖直滑块滑动配合在底座与导轨条之间,工作台上设有水平滑块,水平滑块滑动配合在导轨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滑块对称设在工作台的两侧,水平滑块设在工作台的中部,导轨条对称设在底座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的两侧设有支腿,竖直滑块设在支腿上,底座的两侧设有承压面和支台,导轨条设在支台上端的条安装面上,承压面与竖直滑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与竖直滑块之间、工作台与水平滑块之间、导轨条与底座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内设有台通道,竖直滑块内设有竖块通道,水平滑块内设有平块通道,台通道分别与竖块通道、平块通道连通,竖块通道分别连通竖直滑块与底座之间的压力腔、竖直滑块与导轨条之间的压力腔,平块通道连通导轨条与水平滑块之间的压力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台通道、竖块通道和平块通道内均设有节流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滑块与底座之间的压力腔、竖直滑块与导轨条之间的压力腔、导轨条与水平滑块之间的压力腔均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独立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3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轴倾斜传感器的ETC天线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ETC天线安装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