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59016.7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50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国;郑振萍;姬魁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国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韩岳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管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管组件,包括置入气管内部的导管和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设置于气管外部并通过卡合导管将插管组件固定于患者气管内部,其中,固定凸起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和外部的抽吸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将气管插管固定于患者喉部内的气管通道内,并且比传统气喉部开口插管具有更好的密闭患者气管的作用和抽吸喉咽部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管组件。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手术是呼吸困难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实际对气管插管的使用中,长时间将气管插管置入口鼻处会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与患者自身状况差、患有慢性肺疾病和长期卧床且有痰不易咳出等因素有关,因而对长期需要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尽早采取喉部开口气管插管治疗。但采用喉部开口气管插管治疗依然会产生咽喉分泌物,并且存在采用传统囊套的气管插管不易稳固于患者气道内的可能。
公开号为CN1026317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痰注药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组件及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气管插管包括弧形的插管主体、气囊、两个注药囊和吸痰管,插管主体的管壁内成型有注药通道,插管主体的管壁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显影线和吸痰管。所述插管组件包括上述气管插管、痰液收集组件、气囊充气组件和注药组件。吸痰管和管壁内具有充气通道和注药通道的直管,在直管的管壁上加工容置槽、以及各通道的出入口,然后弯曲制得插管主体;成型气囊和两个注药囊的囊体,将它们与插管主体结合,加工注药小孔。该装置的成型气囊依然是传统气管插管相似的且与导气管同轴套设的气囊套。因在喉部开口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气管插管需要垂直插入咽喉部,若采用该装置的气管插管之间插入喉部,会导致该气管插管弯折角度过大且该成型气囊不易完全贴合于患者喉部气道壁周围,使得连接不牢靠,成型气囊产生的弧度也会对患者喉部气管壁某一侧产生应力集中的可能,让患者产生不适。公开号为CN209378241U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多气囊气管插管以及多气囊气管插管组件。多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对第一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件和对第二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件,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第一充气件以及第二充气件均与气管插管连接,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交叉设置,第一充气件与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第二充气件与第二气囊组件连通。该装置固定插管的方法依然为套接可充气气囊,然而气囊扩张的不可控性和堵塞气管分泌物的排出等因素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插管脱离和病人窒息的风险。
由此,需要一种连接更牢固、密封性更好和便于抽吸患者喉部分泌物的喉管开口用气管插管。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实用新型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管组件,包括置入气管内部的导管和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设置于气管外部并通过卡合导管将插管组件固定于患者气管内部,其中,固定凸起按照能够吸收分泌物的方式连接两端分别设置于气管内部和外部的抽吸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抽吸管自气管外部沿导管轴向方向延伸入凹槽。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凹槽通过抽吸管将气管内部的分泌物排出至设置有吸附垫的固定凸起。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凸起由若干个凸状侧翼和连接凸状侧翼的中心环构成,固定凸起通过中心环套设导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管以环套的方式连接囊套,囊套设置有靠近固定凸起的囊套近端和远离固定凸起的囊套远端,导管的远端部贯穿囊套近端所在平面的非几何中心和囊套远端所在平面的几何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国,未经张永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9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胃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历史学习用历史进程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