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50487.1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6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内科 红外 治疗 定向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包括红外线理疗仪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横梁;所述红外线理疗仪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红外线理疗仪位于横梁的下方。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和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红外线理疗仪的高度和照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过程简单,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光疗法是全球医学疼痛管理的重大突破,该科技利用红外线,尤其是近红外线可深入人体组织的特性及红外线温热效应,升高组织温度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物质代谢,提高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在肿瘤内科中治疗中,需要借助红外线治疗。帮助病人进行康复。
在对肿瘤病人康复治疗过程中,现有的红外线治疗仪结构简单,照射角度没法及时调节,当需要改变照射部位时,通常需要看护人员手动搬动红外线理疗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进行使用,其使用过程比较繁琐,增加了看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和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红外线理疗仪的高度和照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过程简单,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包括红外线理疗仪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横梁;所述红外线理疗仪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红外线理疗仪位于横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支撑板和导向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立柱的下端;所述导向杆贯穿支撑板;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设置在支撑板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端与横梁连接;所述转动柱另一端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能够带动横梁转动。
优选的,所述横梁横截面为口字形;所述横梁的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板位于通孔处。
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按钮与第三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所述横梁内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
优选的,所述横梁内侧右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第一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滚轮;所述立柱上端与转动柱接触处设置有锁紧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了不同场所对不同高度的需要,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红外治疗定向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带动红外线理疗仪转动,改变红外线理疗仪的位置,使用比较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0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