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龙门吊提升系统的转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42982.8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4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前林;万飞;杨帆;刘彬;张小东;黄玉洁;穆帮桥;蔡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13/16;B66C13/40;B66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灵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2 | 代理人: | 李金豹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门吊 提升 系统 转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吊提升系统的智能转换,包括:外轨道,所述外轨道为一对并列设置的钢轨;内轨道,所述内轨道为一对并列设置在所述外轨道两根钢轨之间的一对并列的钢轨;外天车,所述外天车为多个设置,并运行于所述外轨道上;内天车,所述内天车为多个设置,并运行与所述内轨道上;各个所述内天车在所述外天车下方自如穿梭。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内天车与多个外天车的交替运行,实现多人搬运作业中的接力效果,从而满足了吊运作业的同步化,大大的缩短了吊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吊提升系统的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箱梁制作及进出库过程中,需要龙门吊对梁体进行吊装转移,然而在梁体的转移过程中,通常由一组龙门吊对箱梁进行全程移动,因此只能在该梁体完成移动后才能进行后续梁体的转移作业。在少量的梁体转移过程中,这种方式的弊端并不明显,然而一旦出现大批量的梁体进出库任务时,这种传统的龙门吊结构显然无法高效的完成转移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门吊提升系统的转换结构,通过多个内天车与多个外天车的交替运行,实现多人搬运作业中的接力效果,从而满足了吊运作业的同步化,大大的缩短了吊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门吊提升系统的转换结构,包括:外轨道,所述外轨道为一对并列设置的钢轨;内轨道,所述内轨道为一对并列设置在所述外轨道两根钢轨之间的一对并列的钢轨;外天车,所述外天车为多个设置,并运行于所述外轨道上;内天车,所述内天车为多个设置,并运行与所述内轨道上;各个所述内天车在所述外天车下方自如穿梭。
优选的,所述外天车与所述外轨道之间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外天车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所述内天车与所述内轨道之间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内天车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还包括同步控制器,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同步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天车的吊机设有第一高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外天车的提升高度;所述内天车的吊机设有第二高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内天车的提升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高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同步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总控制台,以及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外天车上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内天车上的第二无线通信模构成;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高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高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同步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总控制台内,并且所述同步控制器通过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信。
优选的,还包括设备第一ID模块和第二ID模块,所述第一ID模块存储唯一的ID标识,并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外天车上,并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D模块存储唯一的ID标识,并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内天车上,并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对于重复繁多的吊运作业,通过多个内天车与多个外天车的交替运行,实现多人搬运作业中的接力效果,从而满足了吊运作业的同步化,大大的缩短了吊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吊运超长的物体,需要多个内天车或外天车配合工作,因此通过第一速度传感器及第二速度传感器分别采集外天车及内天车的移动速度,进而为同步控制器对各个天车驱动部件的运转提供控制依据,从而满足参与吊装作业的外天车及内天车的同步移动。对于吊运超长的物体,需要多个内天车或外天车配合工作,因此通过第一高度传感器及第二高度传感器分别采集外天车及内天车的吊装高度,进而为同步控制器对各个天车升降机的运转提供控制依据,从而满足参与吊装作业的外天车及内天车的吊机保持同等的升降动作。总控制台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对各个外天车及内天车进行遥控,其中各个外天车及内天车分别将各自的ID标识通过无通信系统发送给总控制台,从而便于总控制台识别各个外天车及内天车,并为作业的编程分组运行提供控制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2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