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42813.4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54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宁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鼻中隔 软骨 撑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上述第一撑开臂的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一端铰接配合,上述第一撑开臂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另一端均设有撑开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进行鼻科手术时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
背景技术
鼻子一般指鼻,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鼻软骨(鼻中隔软骨)位于左右鼻腔之间,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表面被覆黏膜。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正中,多数稍有偏曲
在鼻子进行手术治疗或微整形的过程中,用手术刀将鼻软骨上侧的鼻脂肪和皮肤割开,在割开鼻脂肪和皮肤后鼻软骨处于暴露状态,此时需要将鼻腔撑大,才能让医生对患者更好的观察病情并对此做出手术操作,目前一般是通过人工将鼻软骨上侧的鼻脂肪和皮肤掰开,此种撑开方式至少一个助手对主刀医生进行协助,存在人力的浪费,且在撑开的过程中,由于助手的阻挡,主刀医生手术操作极其不便,严重降低了鼻科手术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解决了现有进行鼻科手术时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上述第一撑开臂的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一端铰接配合,上述第一撑开臂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另一端均设有撑开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撑开件为片状或圆环状,上述撑开件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相对设置,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构成的平面与上述撑开件所在的平面相交,两个上述撑开件相对设置,两个上述撑开件宽度较小侧的距离大于两个上述撑开件宽度较大侧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撑开件的外侧为锯齿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一端均连接有导向臂,上述导向臂与上述第一撑开臂、上述第二撑开臂之间夹角为140-150度,上述导向臂的自由端与上述撑开件连接,上述撑开件宽度较小的一端朝向上述导向臂的弯折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连接臂,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均铰接在上述连接臂的下侧,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之间设有驱动臂,上述驱动臂的两端铰接有连杆,两个上述连杆的自由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撑开臂、上述第二撑开臂铰接,上述连接臂上设有带动上述驱动臂、上述连杆同步运动的调节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杆,上述螺杆贯穿上述连接臂,上述螺杆与上述连接臂螺纹配合,上述螺杆的下端与上述驱动臂连接,上述螺杆与上述驱动臂相对转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弹性调节件,上述弹性调节件呈螺旋状,上述弹性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撑开臂、上述第二撑开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撑开臂的外侧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外侧均设有按压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调节件、上述第一撑开臂和上述第二撑开臂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种医用鼻中隔软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臂和第二撑开臂,上述第一撑开臂的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一端铰接配合,上述第一撑开臂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撑开臂的另一端均设有撑开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宁,未经刘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2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