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39873.0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9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7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修复 治理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涉及裸岩治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端角处设置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内插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置于移动环上方的调节螺母。本申请具有使防护网与裸岩贴合更加充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裸岩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裸露的岩石边坡一般是在人类活动(如工程开发建设)或者自然灾害(如滑坡、崩岗等)过程中对自然山体的破坏而形成的。按形成的因素不同,一般具体表现为采石(矿)场的开采坑口、关停坑口、废气坑口、遗留边坡和公路、铁路等开采缺口。裸岩的治理通常采用铺设修复网的方式实现修复。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1941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是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植生网,植生网由底层网和上层网,双层网格结构构成;底层网的网孔和上层网网孔交错布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防护网在利用锚杆实现与裸岩贴合时,由于裸岩表面凹凸不平,导致防护网与裸岩的贴合度不一,降低了防护网与裸岩贴合的充分性。
发明内容
为了使防护网与裸岩贴合更加充分,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修复裸岩治理结构,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端角处设置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内插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置于移动环上方的调节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螺杆安装于裸岩坡面内后,旋转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母压动移动环向下移动,进而使防护网与裸岩坡面贴合更加充分。
可选的,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面设置有翻边环,所述移动环的顶面开设有与翻边环适配的联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翻边环和联动槽的配合,实现移动环与调节螺母的联动,从而使移动环不仅能够在调节螺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还能够随调节螺母向上移动,实现防护网调节的灵活度。
可选的,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辅助网,所述辅助网的端角处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调节螺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网的铺设,使防护网更加牢固,增强防护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置于套环上方的辅助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螺母的调节,实现对套环的压动,使得辅助网与防护网贴合更加紧密。
可选的,所述辅助螺母的底面设置有联动片,所述套环的顶面开设有与联动片转动配合的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联动片和翻槽的配合,使套环能够与辅助螺母实现联动,从而提升辅助网调节的灵活度。
可选的,所述套环的底面设有与对齿,所述调节螺母的顶面设有与对齿适配的合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齿和合齿的配合,实现套环与调节螺母更加紧密的对合,从而加强辅助网和防护网的联系。
可选的,所述对齿和合齿两者均设为相互适配的斜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向面,使得对齿和合齿两者对合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对齿和合齿两者对合面上均设有摩擦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摩擦纹,使得套环与调节螺母对合后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9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组装设备及其自动叠料组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框架式专用箱梁张拉防护棚





